新农人的感悟:做农业最大的成就,是老婆没跑

万邦斌和他保留的唯一一株东魁杨梅

万邦斌终于把大棚里的杨梅树砍了。
早在几年前,我就建议他砍掉杨梅树,把这20亩连栋大棚做成柑橘新品种的示范园,集中力量做柑橘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他心疼,没舍得下手,这20亩杨梅园代表着他从事农业的开端。
那是在2013年,从造船行业转行过来的万邦斌看中大棚杨梅的前景,1000元/株的大树移栽,2.3万/亩的钢架大棚,无不彰显着资本进入农业的大气和豪情。在购买杨梅大树的同时,又接触到还没成名的“红美人”,一尝果子,他立即订下了全部苗木,回来又承包了60亩地种植“红美人”。
万邦斌在查看柑橘新品种的结果情况
两年后,初结果的“红美人”卖出30元/斤的价格,一篇《农业门外汉种出30元/斤的“土豪橘”》的媒体报道引来了无数的参观者和引种者,并开启了他以新品种、高定价带动苗木销售的经营模式,这几年在种苗上捞了农业的第一桶金。相反,他投了150万元、也曾卖过100元/斤的大棚杨梅却一直不见起色,渐成鸡肋。
这是我为什么建议他干脆砍掉杨梅树、改做柑橘新品种示范园的原因。
“从2013年开始做农业,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了,你有什么感悟?”我问万邦斌。
“后悔!”万邦斌冒出让我颇感意外的两个字。
正当我疑惑的时候,陈文轩在一旁解释道:“当初进入农业时我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总认为只要品质能超越别人,就不愁卖,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
陈文轩和他种植的三年生桃树
他和万邦斌是同村人(浙江省温岭市滨海镇镇靖村),做过工程,炒过股票和期货,跟万邦斌一样,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建果园的原因是家人开了一个水果店,发现真正优势的货源不容易找,好的水果价格好,利润也高,是卖方市场,于是在2014年承包了18亩地种植“白凤”和“湖景蜜露”等品种。
桃园就紧挨着万邦斌的柑橘园。
“当时为什么没像万邦斌一样选择种‘红美人’?”我问陈文轩。这有点像当然炒股时的感觉一样,错过了一只牛股。
“我当时认为种橘子周期比较长,种桃方便,投产快。” 陈文轩解释道。因为坚持生态种植,有机肥用量大,桃子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6两以上的规格能卖出28元/斤的高价,2017年卖了40多万元,这让一直反对他做农业的爸妈喜出望外,也让陈文轩信心十足,并在2018年又承包了40亩地进行扩种。
陈文轩的白凤桃
“按理说你们俩的产品在当地都很有名气,价格也卖得好,为什么还后悔?” 陈文轩这一番解读让我更加困惑。
“投入太大,风险太多。”陈文轩继续解释道:“我新租的40亩地的地租费是3100元/亩,交了3年地租。本来是计划以老园养新园,但去年的梅雨季特别长,桃子成熟季一直在下雨,品质下降,所以就下决心建大棚,一方面在成熟季避雨,另一方面希望提早成熟以避开水蜜桃的上市高峰。这又投了1.3万元/亩。结果今年技术不过关,大棚里的坐果率很低。”
我尝了一个他从大棚里摘的“白凤”,很甜,风味也浓,但挂果寥寥,产量很低,支撑不起当年的生产成本。
陈文轩去年搭建的连栋大棚
“现在面积大了,自己管不过来。人工投入太大的话,即便风调雨顺也没钱赚。” 陈文轩无奈地说,他后悔的是后面的扩种,“如果没有前面的成功,我也不会去扩种了。”
“你呢?”我转身问正在埋头抽烟的万邦斌。自从做农业以来,他的烟量翻了一番。
“我觉得做农业就算有钱赚,也不值得。因为不自由,有做不完的事情。”万邦斌指着正在配农药的老婆说,“现在果园的事都是她在忙前忙后,不然寸步难行。”
万邦斌老婆(右)正在配药
我经常来他的果园,每次过来都能看到万邦斌老婆忙碌的身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很阳光,没有任何怨言写在脸上,所以好奇地问万邦斌:“你老婆会抱怨吗?”
“她也会抱怨的,没办法罢了。”万邦斌应道:“没有女人会喜欢做农业的,天天在地里晒,变成黄脸婆,想出去办点事或者去哪里玩都没有时间。”
“我老婆自从2018年帮我一起卖桃子以后,就决定不来园子了。她说人晒得不成样子,不如在家守店。再说做农业确实辛苦,她也不喜欢这种田园生活。”陈文轩接着这个话题说道。
陈文轩和他的老婆
我是第一次见他的老婆,面容姣好,皮肤白净,跟陈文轩黝黑的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你们做农业在自己的内心中有没有‘喜欢’这两个字?”我忽然想起类似“情怀”的问题。
万邦斌说:“对我来说,喜欢选择柑橘的品种,但是对整个农业……”
“品种选择是投资项目的选择,真正喜欢农业,是在田里兢兢业业……”我已经听出了他的言外之音。他这几年倒腾了不少新品种,从“甘平”到“明日见”,再到今年的“黄美人”,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挣钱的,还是“红美人”。

万邦斌把杨梅园改造成柑橘新品种示范园

“我是喜欢。”陈文轩应道,“包括冬剪、疏果、套袋我都会自己干。”
“如果你就守着最初的18亩地,你觉得值得吗?”我追问道。
“我这个人心大,开支也大。如果守着18亩地自己种,就算那年卖得最好的40多万元,净收入30多万元,还有我爸和我老丈人经常帮我一起干活,我觉得不值得。” 陈文轩说。
“不值得,到2028年承包期结束之后,我就不干了。”” 万邦斌否定地更加爽快,尽管他目前的效益明显要比陈文轩好。
陈文轩(右)和万邦斌
“他是纯粹从投资的角度考虑,所以他喜欢在外面跑。而我喜欢在田里享受时间自由分配的感觉,所以只要不烂市,我都能坚持下去,坚持做和别人有差异化、比别人有优势的产品。”  陈文轩依然信心满满地说。
我不知道“喜欢”或“情怀”对农业效益会不会起作用,也不知道家人的支持尤其是老婆的助力会不会让农业人的路走得更远,但让万邦斌和陈文轩都觉得“骄傲”的是:
做农业这么多年,老婆没跑。

2020年6月13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