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吗?柑橘界曾经的“白马王子”
这几年柑橘产业很火,广西的“砂糖橘”和“沃柑”,四川的“不知火”和“春见”,湖北的“伦晚”,浙江的“红美人”都是柑橘界的当红“明星”。
除此之外,还有“赣南脐橙”、“琯溪蜜柚”、“临海蜜橘”等老牌“明星”,可谓“群星璀璨”。
不知道你还记得吗?曾经有一种柑橘比上述的“群星”更“璀璨”。
黄岩“本地早”,柑橘界曾经的“白马王子”。大小与砂糖橘相仿,扁圆形,果形端正,深橙黄色,果皮易剥离,有种子。11月上中旬成熟。
上世纪30年代以“天台山蜜橘”的商品名风靡上海滩。一直到改革开放前,黄岩人去上海办事,都会捎带些“本地早”,送几个给“阿拉”城里人,城里人就会变得亲切,事情也就会好办许多。
在台州当地,更有“讲功饭店嫂,吃功本地早”的顺口溜,意思就是开饭馆的老板娘最会“聊天”,“本地早”最美味。可见“本地早”在“黄岩蜜橘”中是首屈一指的。
“本地早”还是柑橘出口(苏联等国家)的主打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曾享有很高的声誉。“可视为浙省之杰品,亦为中国桔类栽培品种翘楚”(曾勉,1937年)。评价之高,无以复加。
上世纪60年代,“本地早”被定为全国柑桔十大良种之一,80 年代又被列入全国柑桔14 个推广良种之一,在全国和浙江省优质果评比中多次夺得金奖。
根据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副所长徐建国的考证,“本地早”的历史并不久远,大约在19世纪初叶从古老品种“乳橘”中变异形成,距今约二百来年。
1943年,“本地早”在黄岩的栽培面积仅为319亩,只占全县柑橘总面积的2.4% , 远低于早橘的68.6 %,朱红的16.2 %;1952年“本地早”种植面积扩大到2182亩,占其时柑橘总面积9.44%。
到上世纪末,黄岩“本地早”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产量2.5万吨。除黄岩外,福建黄斜、江苏洞庭、陕西汉中等地均有引种,但均未能形成批量投产。
而同时,温州蜜柑尤其是“宫川”早熟温州蜜柑以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迅速崛起,几乎霸占了全国宽皮柑橘的适种区。黄岩“本地早”也在全国优质农副产品评比中“名落孙山”,昔日风光不再。
在最新的《黄岩蜜橘发展全域规划》中,黄岩区农业主管部门雄心勃勃,希望以“本地早”作为突破口,重振“黄岩蜜橘”的昔日荣光。
规划指出,在永宁江沿岸保护现有5000亩“本地早”丰产园,改造重建5000亩“本地早”精品园。
我在“黄岩蜜橘”核心规划区以3元一斤的价格买到寻常的“本地早”,又在临海涌泉镇以售价8元一斤的价格买到寻常的“临海蜜橘”(宫川)。
各测了5个果实,“本地早”的平均糖度11.4%,少核;“宫川”的平均糖度14.1%,无核,且风味浓郁,化渣性好。我不知道“本地早”能凭什么来重振“黄岩蜜橘”的雄风。
从“本地早”到“宫川”,再到现在当红的“红美人”、“沃柑”等,品种的推陈出新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固守保旧,也许可以做出文化,但拯救不了一个产业,更不可能开创未来。就产业而言,“本地早”,这个柑橘界曾经的“白马王子”早该“退出江湖”了。
花果飘香
主创: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