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96):玉作蹦碴今古辨
十分明显的仿工,为什么就是看不到?
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读了很多书阅了很多文,但都是囫囵吞枣,其实没有理解鉴赏的要领,看东西也是走马观花莫之所以;另一种是先预先设定心理标准,可能像应该像就是像,鉴真辨仿不能认断介于模棱两可之间。
虽然仿已到高处,但即使很多的高仿在工上仍存在许多破绽。
古砣工与现仿工无法逾越的差异是:现代电动仿工出现的“蹦碴”,虽然古砣工上也有蹦碴,但那是偶尔而已,虽然现代电动工也尽量调低转速但是蹦碴依旧难免,被工具决定了。
先上几个例子(图1):
图1-1
图1-2
图1-3
都是明显的蹦碴了,属于一眼扫过的类型,但就是看不清楚,在讨论摸索中,表示对“蹦碴”的认定怀有疑问,这是由于对真品工痕观察不细致、认识不到位而导致的结果,还没有真正从微观上认识古工痕迹。
真正古砣工痕什么样貌?举一例以说明(图2-1):
图2-1
这是天长博物馆藏战国夔龙纹青玉璜。是的,用馆藏标准器排除疑惑,天长地久心情愉悦肯定有助于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开个玩笑啦。
为了不分散精力精心专注,就取须毛纹部分,20倍图观察(图2-2):
图2-2
60倍图观察,阴线的凸脊上不见蹦碴(图2-3):
图2-3
120倍图观察,阴线的底槽但见砂痕不见蹦碴(图2-4):
图2-4
250倍图观察就更加细致清晰了,没有蹦碴(图2-5),这是真正古砣工的痕迹特征:
图2-5
仿古工的蹦碴在密集细阴线部位容易发现(宽阴线被多次修磨或者被手工修磨的原因蹦碴减少了许多),但是可能会因粗心而发现不全面,往往注意到了阴线边缘的蹦碴(图3)而忽视了阴线内遗留的蹦碴。
图3-1
图3-2
阴线内部是否存在蹦碴现象,则要以微观图细致观察,方能识别——
40倍图观察,阴线内凸脊上的蹦碴(图4-1):
图4-1
80倍图观察,阴线内凸脊上的蹦碴(图4-2):
图4-2
120倍图观察,阴线内凸脊上的蹦碴(图4-3),高速转动的金刚砂钻头在玉制痕迹上留下的特征,隐藏在阴线内部。
图4-3
阴线边缘的蹦碴比较容易发现,调低电动转速也可以减少蹦裂口的发生;而阴线内部凸脊上的蹦碴由于太细小了基本无法避免,即使后期人工修磨也无法面面俱到,所以这种破绽仿工一定存在,但如果粗略观察是无法发现的,如果走马观花则此类高仿会悄悄溜过去。
如果感觉还没有到位,则再仔细观摩下面的对比图(图5),目前只能细化到这样的地步了。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