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真的是因为懒吗?这是我听过的最科学的解释!

1

“天天磨磨唧唧到半夜,写不出几道题。”

2

“早晨上学,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起床。”

3

“暑假作业,总要磨磨蹭蹭到最后几天赶工补。”

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是不是太懒了?

孩子拖延,真的只是因为懒吗?如果意识不到拖延背后的真正原因,只是一味地催促孩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01

拖延症其实焦虑的表现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之所以做事拖延,大多数是他太懒惰,自控能力太差,时间规划太差导致做事没有条理。但有的家长会发现,即使帮助孩子做好时间规划,每个时间应该做什么的工作都写的明明白白,孩子依旧会做事拖拉。
这时候家长就会陷入困惑,究竟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孩子拖延症的问题呢?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纽约时报》有篇文章曾说,拖延症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人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拖延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机制。 
拖延症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因为我们明明知道一件事对自己是有害的却还要做。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会陷入长期拖延的非理性循环?
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要开始或完成一件事情时产生的消极情绪。

02

情绪调节决定了是否拖延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我们仅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拖延吗?
像孩子之所以写作业拖拉,也仅仅是因为没心情写?
简而言之,是的。
心理学教授Tim Pychyl博士也提到“拖延是一种情绪调节问题,而非时间管理问题。” 
拖延不是性格缺陷比如懒惰,也不是说时间管理能力太差,它更重要的是因为要完成某些任务的挑战性,以及产生的消极情绪:无聊、焦虑、不安、沮丧,甚至自我怀疑。有可能任务本身就让人厌恶,比如说孩子很讨厌数学,现在却被要求写好几份数学试卷,会本能地有抵抗情绪。
有研究证明,很多人在拖延之后往往都会自我责备,这种想法叫做“拖延认知”。就像孩子写作业拖沓的时候,他知道事后会被爸爸妈妈训斥,但拖延可以暂时让自己的心理舒适,他还是会选择拖延。
我们会懊恼当时为什么不尽快把事情做完,这样的想法施加的压力通常会导致进一步的拖延。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多都是优先考虑当下的感受。
所以要解决拖延的问题,最重要的不是完全避免面对新的挑战时产生消极情绪,而是找到一个既能减轻开始任务时的挑战感,又不会在未来产生懊恼情绪,形成二次伤害的方式。

03

“番茄时间工作法”治疗拖延症
这是余款很好地治疗拖延症的一种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倒计时工具,然后设定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年幼的孩子可以缩短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只做一件事情。期间一切形式的打断,如上厕所、喝水等,统视为无效,必须重新开始。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再重新开始另一次25分钟。
这个方法的关键点在于“25分钟”:高度集中在25分钟内完成一件事情,其实挺有挑战性的。其次在于“节奏”:一旦身体适应了这种模式,滴答声一响,注意力便会集中起来。
实际生活中,如果是简单的可以短时间完成的,立刻,马上解决它!而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用番茄时间工作法去攻克。一开始你会发现,一个完整的25分钟并不容易,总会遇到很多的“突发事件”阻挠,从一天只能完成4个番茄时间,慢慢地增加到5个、6个……

番茄工作法的秘诀在于:不被打断
我们发现,当我们想要认真地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被各种事情所打断。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或者是想要去倒杯水喝,或者老板突然过来叫你去他办公室一趟,或者就是你一个人坐在那里,可是根本无法专注,刚看了几分钟书,就想刷朋友圈,刷新一下微博,看一下群聊信息......
其实打断分为内部打断和外部打断:

内部打断:是来自于自己身体的本能,本能在意识到了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停下来,中断。自己打断自己,精神涣散。比如本能地想去刷朋友圈,看看朋友今天发生了哪些事儿,脑子里面会冒出来中午吃什么饭,突感觉得可能需要订下周出差的机票等等。

外部打断:比如说接到一个电话,同事急着需要资料或者老板突然叫你去办公室一趟。
一般情况下,孩子之所以拖延,基本上是内部自我打断引起的,那孩子遇到内部打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记录下来,并继续。
简单来讲就是孩子脑子里面有一个想法出来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们拿笔记录下来,把脑袋先清空,然后继续这个番茄钟。因为有时候孩子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个想法可能就是他们内心想要逃避正在做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想法,并记录下来,然后等这个番茄钟做完以后再找时间去做这件事情。
总而言之,遇到孩子出现拖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点时间去适应,一点空间去施展,一点自我去释放,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式。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文学气质的培养,从阅读开始,而阅读要从经典名著开始。

“四大名著”是经典名著积累的必读书目,但是受内容体量和书目文体的限制,很多家长都不会轻易尝试带孩子阅读。

为此,云舒写设计了孩子能读懂的“四大名著”青少年积累课,每天8分钟,带孩子熟读原文好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