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努尔哈赤(19):辽沈易主又失辽河,大明一片风声鹤唳
沈阳关门山
辽、沈失陷,明举国震惊。整个京都全面戒严,九门昼闭。一片风声鹤唳。
大胜之后,努尔哈赤召集群臣商议迁都辽阳。诸王大臣都说辽阳不安全,明军说打就打回来,应回旧都。而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却说:“若我兵还,辽阳必复固守,凡城堡之民逃散子山谷者俱遗之矣。弃所得之疆土而还国,必复烦征讨,且此处乃大明、朝鲜、蒙古三国之中要地也,可居天与之地。”
看到没有,这就是格局,胸怀天下的格局。这时的努尔哈赤已经不是外出抢掠一番就跑回老家的眼光短浅之辈,夺取辽阳、沈阳的重大胜利并没有使他得到满足,他反而强者恒强,执意将前沿阵地辽阳作为新都,要把辽沈地区变成继续进攻大明乃至蒙古和朝鲜的战略要地和桥头堡。
再次大败之后的明廷重启回籍听勘的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欲支撑辽西,收拾辽东残局。这个决定让人哭笑不得,却也实在没有更好的人选可用。
熊廷弼临危受命,用己之长克敌之短。他最了解努尔哈赤用兵特点,针对其短于攻坚、缺乏水师、后防不稳、兵力不足等弱点,提出以守为主的三方布阵策略:集中兵力于广宁,对付强敌;而于登莱、天津建立水师,扰乱辽东半岛沿岸;经略驻山海关,指挥全局。
熊廷弼的这个以守为主的策略,是着实让努尔哈赤头疼的策略,但对于明廷来说却是一直都没喜欢过,明廷只想把努尔哈赤彻底剿灭。明廷知道熊廷弼“怯战”的“老毛病”,于是又任命王化贞为广宁巡抚,驻广宁,寄希望于王化贞能够辅佐熊廷弼挥师东进。
这个王化贞名义上听从熊经略的安排,但有明中枢叶向高、张鹤鸣背后支持,仍和此前的袁应泰一样极力主战,处处与熊廷弼唱反调,由此埋下了明廷再败的种子。
王化贞拥兵十余万,熊廷弼只有四千兵马,能够左右战局的只有王化贞。
王化贞分兵两万守三岔河,沿着辽河一字摆开以防后金军。同时,王化贞还自以为是的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蒙古林丹汗援兵以及李永芳内应上,以为打过辽河努尔哈赤必败。
真是愚蠢至极。此时的蒙古林丹汗虽然表面上站在明朝一边,但是此前漠南蒙古诸部已被努尔哈赤打服过,摄于其强大的八旗军,因此,虽然态度不友善,却不敢轻易插手明朝与努尔哈赤间的战争。
至于让李永芳当卧底里应外合对付努尔哈赤,那更是痴心妄想。李永芳投降后金后,不但被授予三等副将,努尔哈赤还将第七子贝勒阿巴泰之女许配给他,被人称做李额驸。你说人家李永芳和努尔哈赤都成一家人了,你居然还想策反人家,真不知道是咋想的?事实证明,李永芳非但没被策反,反而策反了许多明朝官民投降后金。
1622年正月,善于捕捉战机的努尔哈赤自然不会放过明辽东经抚不和、战守举棋不定的良机,为巩固辽沈,割断蒙古与明的关系,同时解决后金国内经济困境,于是率大军渡过辽河,主动出击进攻辽西。
后金军首先围攻西平堡,王化贞听从其亲信孙得功的计谋,命广宁大部军队前往救援,谁承想孙得功竟是后金军内应,西平堡没救成,反而返回广宁四处散布努尔哈赤大军杀到的消息,导致城内军民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王化贞根本不具备抵挡努尔哈赤的能力,也狼狈而逃,与熊廷弼同退山海关。
广宁随之失陷。努尔哈赤又派代善、皇太极率兵攻克义州,占领辽河以西四十余城堡,获得了数百万饷帑、粮食、军器、火药、马牛、布帛等大批物资,并将之全部运往辽东,解决了经济上的困境。
二月十四日,努尔哈赤迎后妃至广宁,行庆贺之宴。二十七日,努尔哈赤与后妃等还辽阳,并命河西降官降民迁至河东。几天后,八旗官兵放火烧毁广宁返回辽阳。
明廷令熊廷弼、王化贞的征讨之旅,以损兵折将毁了广宁而告终。明朝与后金很快又回到一年前辽河两岸对峙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