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把酒的唐寅,比李白更加狂放
弘治年间唐寅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沈九娘长相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在唐寅最困难的时候,沈九娘在精神上慰藉了他,慢慢地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妇。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桃笙是唐寅和沈九娘唯 一的女儿,她的名字取自唐寅在苏州自建的桃花坞。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逝,这令他十分悲痛,常常借酒消愁。沈九娘死后,唐寅再也没有继娶妻室。后来的日子里,唐寅一个人带着刚满5岁的女儿桃笙过着艰难的生活。
唐寅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其仕女画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如《王蜀宫妓图》。工笔重彩,以“三白法”染仕女面部,突出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彩,显得绮罗绚烂。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为唐寅仕女画的优 秀之作。另一种是脱胎自南宋院体,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由工丽变为简逸。
唐寅虽有书名,但书史地位不高。明清二季,他是画家、是文人,但极少被视为书家,在书史中长期缺席。王世贞明确表达了唐寅书不能入史的态度,这并非出自偏见,在当时也绝非一家之言。祝允明与唐寅交谊匪浅,曾在诗中赞其书“正以风情韵度高”,但他作《唐子畏墓志》,评其诗文绘画,叹其人品性情,只字不提其书,亦不以书家视之。《唐子畏墓志》提到,当时“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请门徵索文辞诗画”,所求者乃诗文及绘画,书法只是作为诗文的载体而存在,并非专门求书。故唐寅传世书法以手札、自作诗及题画诗为主,创作客体是诗文、绘画,书法只是载体和手段。唐寅书法书体比较单一,多为容易识读的行书,几乎没有隶书、篆书和大草,书法面貌也并不刻意求变,这都是由其书法的实用性质所决定的。唐寅本人也完全没有身为书家的意识,不仅如此,“其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谓后世知不在是”。他对于诗歌这一创作客体是这样的态度,对于其载体当然也就更不经意了,因此他的不少传世诗作“纵笔疾书,都不经意。以此任达,几于游戏”。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 、“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父母对唐寅的宠爱有加,妻子每日在耳边的嬉笑怒骂,儿子的呀呀学语,往日一幕幕都在眼前浮现,但是这一切突然都没有了,唐寅真正成为了这世间的孤独之人。身边没有了亲人,一个人活着又有何意义呢?为家人守丧的日子过去以后,他进入了人生最为迷茫,最为颓废的一段时期。唯 一能够让唐寅忘记苦难的,莫过于青楼里的声色犬马,所以唐寅整日流连青楼,夜夜笙歌,成为了世人眼中离经叛道的浪子。
唐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之所以知名度高,与他的才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还有周星驰以唐寅拍摄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做《唐 伯 虎点秋香》,一部电影的上映,更是让唐寅的名字变得尽人皆知。电影的上映让我们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唐寅与电影中的一样,可是真实的唐寅与电影中的区别很大。真实的唐寅是一个放浪形骸、一生困顿的落魄才子。唐寅的一生并不富贵,而且贫困潦倒。
如果按照文坛地位排名,唐寅唐寅在明朝的众多才子中,并不会太靠前。但如果按照民间的知名度来说,唐寅却火得一塌糊涂。曲折的命运,满腹的才情,风 流的韵事,都化作生命中的一段段传奇,几百年都不曾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