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正宗的汉族人,只说古代方言,专家:虽然听不懂,可好听
引读:中国是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就汉族而言,各地存在不同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方言”。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迁移,方言也发生了改变。但在中国南方,有一群由原来中原地区迁徙过去的人,千百年来,说着古老的语言,一直到如今。由于他们的方言太古老,虽然外人根本听不懂,不过却很好听。
迁徙
这群人就是客家人,他们生活在中国的南方,主要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在先秦时期,这些地方被称为“百越之地”,是当时的少数民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南征百越,动用了60万军队。取胜以后,留50万士兵戍守越地。这些士兵的后代都留在当地,这便是首批客家人。
这些士兵多数来自中原,主要是河南
、陕西一带,因此,他们的话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此后,在两晋、隋唐时期,中原战争频繁,为了避乱,流离失所的汉族百姓移民到南方生活。
这些来自中原的百姓与秦代士兵的后裔有着共同的语言,他们认为自己是南方的客人,故而以“客家”自称,以此区别当地人,并且不忘自己的出生之地。
此外,他们说的话有着鲜明的中原特色,也因此被称为“客家语”。
方言
方言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语言学家看来,方言的形成就是一部活的历史演绎过程,就拿七大方言中的北方方言来说,北京话是其基础,也就是古代的官话,是古代全国普及普通话的发音采集地。
不过追本溯源,这种发音标准其实来源于热河地区,这和汉语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有着很大差别。而真正将北方方言发扬光大的却是从元代开始。
此外吴、湘两种方言则是以楚语为基础,但是东晋和南宋时期,大量北方汉人南迁,导致吴方言、湘方言发生了改变。严格地说,它们只是继承了楚语,并没有完全保留下来。
另外的闽、赣、湘等方言就不用多说了,当时属于多民族聚集地,并不是纯正的汉语区。因此这些方言基本都是和其他民族的方言所融合的结果,比如其中的湘语,就是汉藏语系的语言。
反观客家话,从秦汉时期形成以来,就固定了下来,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由此可见,客家人不仅是最正宗的汉族人,客家话的历史也要比吴,湘等方言的历史要久远。
说到这里,许多人也许比较好奇,既然客家话是正宗的古代方言,那么都有哪些特点呢?
特点
中国最早一部辞书叫做《尔雅》,其中的“雅”就是代表正宗的古汉语,而客家话就保留许多古汉语,如姐姐叫做“阿姊”,《木兰诗》有“ 阿姊闻妹来”之语,在元代之前,汉语“姐”称为“姊”。
再如,筷子是宋代之后才开始称谓的,但纯正的客家语中却叫做“著”,李白有诗言:“停杯投箸不能食”,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在今天的纯正的客家话中还有许多汉语古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一一例举。
不过由于中原地区的汉语发生了变化,致使现在的我们根本听不懂客家话。但是客家话特别好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古代中原一带的方言被称为“雅言”。比如前面提到的辞书《尔雅》就是其代表。
因此,客家话听起来“温文尔雅”,有君子之风。难怪专家也说虽然听不懂,可很好听。
参考资料:《史记》、《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