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乡轶事》之千年古村落(三)

市中·侍中·李元忠

——市中村名的来历

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市中村是个古老的村庄。要了解它的历史,还要从市中村的村名说起。《柏乡县志》最早记载市中村村名的是乾隆版的县志。该志记载:市中村等9个村属辛庄庄管辖。

关于市中村的村名来历,《柏乡县地名志》的说法是:据传,村西有一座唐代寺院,主持僧四方化缘铸了一口铁鈡,徒僧要测试钟声能传多远,而得村名“试鈡村”,后演变为“市中村”。

1995年,在十五里铺汉光武登基处发现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的一块铭石幢,因为是残石,文字不全,但还是从上面发现了常乐村贠藔、侍中村李从、北上耕村路恭、沙里村孔隐孔德用等村名和人名。这个“侍中村”是今天的“市中村”吗?

市中村口传,市中村的李姓与北江、临洺关的李姓为同宗,系三兄弟一同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为找依据李英武和李运甫在市中村南老坟(市中李姓均认此为祖坟。据传八个“小老坟儿”系从此迁出)找到元代石碑一通,系元至大三年(1310)白阳魏姓和本村李仲恕所立。证实:当时村名叫“侍中村”。此碑李英武和李运甫制作了拓片保存在李运甫处。此碑现已丢失。今读史运征《柏乡县文化遗产研究》一书,第174页记有此碑“是由李氏第五代人李仲恕等立”字样。

以上两通石刻可证:市中村在宋代和元代村名叫“侍中村”;村中有李姓延绪。

村民传说,古老的侍中村旧址就在今天的市中村东北角,“东干线”东侧村北。

那么“侍中”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辞海》“侍中”条可知是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地位渐形贵重。南朝宋文帝时,始掌机要,梁陈相沿,常为实际宰相。北魏尤重其官,呼为小宰相。隋代改为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门下省正式长官,但因官位特高,仅作为大臣加衔。非有同平章事的头衔,即不为宰相,与南北朝不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由此,笔者判断侍中村是一个以官职名命名的村庄。其中必存在着一个不为今天人们所知的故事。

“市中”和“侍中”虽然一字之差,但历史意义大不相同。那么是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侍中村改变为市中村的呢?就现在知道的情况看,还不能确切回答,只能根据社会背景做一分析。

金元战事河北人口急剧减少,仅剩一成稍多(《河北通史》266页);就赵州而言,“宋时称庆源府,原有户四千,战后'庆源户不满百’。”由于采取“招流亡”政策,“邢州、赵州两地民户'在保聚者不啻数千百家,悉复故居’”(《河北通史》245页)。

元明战事之后的明代初期,柏乡县仅剩五个社,柏乡县东北部包括市中、固城店悉由北马社管辖;全县人口1638人,北马社及市中村的人口数可想而知。

笔者猜测正是在这种村毁人亡,人口流亡出走又回归重建村庄的背景下,侍中村名慢慢改变为市中。其中不乏李氏势微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唐代以前,李姓为北方望族,特别是南北朝至唐代,赵郡李氏名人辈出,仅见于“廿四史”的就有一百多人,有任“侍中”的。笔者查找李姓曾任“侍中”职务的,一是李宪,因其墓地在赵县西段头村已经发现,故与市中村无关。二是李元忠。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关于赵郡“姓氏”记有李、眭二著姓;李氏名人任“侍中”之职的就是李元忠。由是观之,李元忠好似就是与“侍中村”有关的“侍中”。

《太平寰宇记》记载:李元忠,(485—545)平棘人,仕东魏,累官侍中。《太平寰宇记》的作者乐史(930—1007)生于五代后唐,卒于宋景德四年。而唐初李百药修的《北齐书》中的《李元忠传》记载: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兴和末(542)拜侍中”。

李元忠是个很低调的人,生活简朴,二友“聊用绢百匹,以酬清德”,元忠“受而散之” 。对待老百姓很关心,天平四年(537),“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542),拜侍中。 武定三年(545)卒于位,年六十。诏赠缣布五百匹,谥曰敬惠。

市中村村北有三个互不靠近的“土圪垯”,民间传说,西南边的“土疙瘩”,有可能就是任过“侍中”的李元忠的坟墓。附近民间有“长虫护墓”的传说:该“土疙瘩”住着一种长虫(蛇),身短而粗,色黑、长着牙齿,本地少见,口传为专保护坟墓的。由于“土疙瘩”已平,考古发掘已无可能,只能从多方搜集的资料做分析推测了。

以上可知,或是李元忠生活在这个村庄,去世后改原村名为“侍中村”,或是李元忠的后人聚居成村而取名“侍中村”,都是与之有关的。只不过“李元忠士族门第衰微”(《邢台通史》488页),加之战乱,村名改变而失传罢了。

《邢台古村落文化》一书“柏乡县村落”载:“小里村原名小李村,地处古代御路上,据说为柏人李的聚居地”,笔者不知此说依据,但认为很有可能。柏乡县的村名还有大李村改为驻驾村、大庙李村改为里村的例子,但没有李氏名人发现,也没有赵郡李,传绪的线索。

市中村与之不同,李元忠在《太平寰宇记》中有明确记载;李元忠在李氏世系表中世系明确。

1991年市中村南李氏老坟考古发掘曾出土一通石碑,据说碑阴刻有金代李氏世系表,虽然此碑今已遗失,但立碑人之一的李仲恕是第五代的记载,对李氏世系向上接续有一定价值。

对“柏人李”的分布研究也可证明:柏乡县的市中李就是“赵郡李”、“柏人李”。从金代向下有市中村南老坟——八个小老坟——新坟的线索可查。

横向关系有两个传说,一是本文提到的市中村的李姓与北江、临洺关的李姓为同宗,系三兄弟一同由山西洪洞县迁来说,虽然可否定“洪洞移民”说,但三兄弟同宗不可否认(临洺关李氏坟地马吃草纠纷认族和解不会凭空而有)。二是马庄李姓、固城店李姓(李瑶家)、与北马李、市中李是“一家子”的传说。这些都为“赵郡李”或“柏人李”在柏乡聚居或分散提供了实据。

综上可知:

市中原叫侍中村,以官命名属赵郡。

晋魏李氏望族显,宋代势微渐无音。

元明战事空旷地,李姓复归重建村。

只记唐代大钟寺,试鈡市中传至今。

研究市中村名的变迁,对赵郡李、柏人李在柏乡的传承、迁徙、发展有积极意义。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市中村,在传承古典文化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载《柏乡轶事》今有在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