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曹操运兵道
文图/秋天的枫叶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我一到亳州就先到了曹操运兵道。主要是考虑到游览路线的便捷。
下图为曹操唯一留下的墨迹。
(滚雪)
曹操运兵道包括谯望楼和古地道两个部分。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已发现八千余米,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2001年6月25日,曹操运兵道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2月,亳州市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故称“曹操运兵道”。
唐宋时期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由于涉及军事机密,除高级将领外无人知晓,所以史书记载较少。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运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发现。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发生了持续八个月的南泛,河南、安徽受灾严重,亳州城被淹,运兵道再次被深埋。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曹操地下运兵道于首次被发现。
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全市群众广泛参与挖地下防空洞,先后在老城区人民东、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条街道(原四门大街)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下道,已查明近8千米长。
现存运兵道,因非一个朝代修筑使用,故结构不一,宽窄不同,高低不等。古地道结构有四种:第一种是汉唐时期的土木结构,也就是土道木顶。这种地道是早期修筑的;第二种是砖土结构,也就是土道砖砌券顶;第三种是砖木结构,也就是砖道木顶,这种结构往往与砖土结构互相交织,砖、土、木三者并存,没有规律;第四种是宋、元时期的浑砖结构,即全部用砖砌筑,这种结构在现存古地道中最为常见,可分为砖券、砖墙、砖墁三部分,砖券一般为拱形券顶,也有人字形券顶。砖墙为地道壁,一般是用单砖跑砌,也有单砖丁砌的,还有单砖站砌的。砖墁大多采用单层条砖十字纹,大隅首指挥室地墁是站砖拐子锦铺法,而且还有砖垫层。
曹操地下运兵道以市内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门延伸,由青砖筑成,总长度8000多米。古地道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单行道是运送士兵的主要通道,道高一般在1.7米至2.1米之间,道宽0.6米至0.9米。每隔一段距离,道壁上端留有方形或竖长方形的龛洞,供放置油灯使用。券顶上方留有直通地面的通气孔,这种通气孔,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作为临时出入口使用。
古地道内有作战的遗迹,道内设有猫耳洞、障碍券、障碍墙、陷阱、绊腿板、指挥室等多种军事设施。猫耳洞主要分布在单行道的两侧,或大或小,没有统一规格。障碍券是古地道内常见的障碍之一,主要设置在单行道内,采取突然降低券顶的方法,不熟悉道内环境的人,稍不留神,就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手机摄影于2021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