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10年研究发现,每天8000步,死亡风险低一半

先前已有对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日步行步数与死亡率的关系,值得看看!但是它们主要是针对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的。

而一项发表在《JAMA》杂志,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NIA)以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导的研究,对 4840 名美国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代表性样本进行了长达 10 年的追踪。

结果发现,与每天行走4000步相比,每天行走8000步全因死亡率降低51%,包括心脏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每天步行12000步甚至更多,降低了65%。

每日行走步数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刊文还指出,该研究是观察性的,无法证明因果关系。但他们的发现与目前的建议一致,即成年人一整天应该:少坐多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们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低于这个标准的人即被认为是身体活动不足。

针对多项研究步数与死亡率关系的结果,骨科大夫的建议是:

走路虽然有益,

也要因人而异,

无论岁数大小,

量力而行就好,

别跟步数较劲,

无论活动多少,

只要行动起来,

就能获得益处!

正确健步走有讲究

1.选择具有防滑、减震、平衡、舒适、透气、轻便功能的鞋以及地面更柔软的操场作为锻炼场地,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2.注意行走的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带来的力线异常,引起关节的磨损和局部的受力过大。

头部:摆正,将视线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可以想象有一条绳子连接你的头顶,把你往上提拉。

胸部:不要含胸,挺起胸部,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

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

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可以让朋友从侧面看看,这时你的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脚步:脚跟先着地,尽量做到脚步轻盈,别摩擦着地面拖着走。每走一步都要使脚完全抬离地面,也不需要高抬腿哦,微微抬起即可。避免对脚部及踝部关节造成损伤。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慢慢增加运动量。

4.运动前后一定记得拉伸肌肉,减少肌肉僵硬感和酸痛感。

5.步行锻炼中有疼痛不适感,不要盲目坚持,建议及时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选择适合的走路方式

1

快走:预防疾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

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时长,先每隔一天走一次,从半小时开始,逐步适应后就要坚持每天锻炼。

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

有的人走路喜欢背着手,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收腹提臀,曲臂摆动。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时最好随身带块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意外。

2

踮脚走:锻炼踝关节

当我们踮起脚尖走路的时候,前脚掌触地,双腿交替向前移动,锻炼踝关节力量,增强小腿肌肉力量。

踮脚走路时,小腿承重多,消耗及所需要的能量也多,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更有效的提高肢体运动能力、代偿能力和血液流通能力。

每次走路时,有意识的踮脚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

老年人在踮脚走路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跌倒,不建议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踮脚走路。

3

甩手大步走:舒展肌肉

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老年人甩手走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掌握好适当的速度,太快容易失去平衡,太慢则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4

走走跑跑:减肥效果佳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

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End


来源:骨科大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