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 踏遍青山人未老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象征夕阳正红。九九重阳就是双九重叠,日月并阳,这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用它来象征年高德重,年德并应的老年人最为贴切恰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事亲敬上的优良传统。
二十多年来,笔者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没有忘记追寻老年人的形象,也可以叫踏遍青山人未老。没有摆拍,都是随机追拍,抓拍,我感觉拍出的老人家更能体现出心里自然世界,更能体会到老人世界的饱经沧桑、刚毅坚强及和蔼可亲,高山仰止的广阔胸怀。
下面是,我抓拍的几幅老人家的画面时的心情,祝全天下老人重阳节幸福安康!
横眉冷对 在广西南宁不远的杨美古镇,古镇里古房子、古街巷、古树,还有名人故居。在这里可以坐农家的牛车游逛那些老街老房子,当然作为喜欢拍照的我,还是钻胡同,串老巷子寻找那些历尽沧桑的老人家的形象。进得一家老院子,忽然看见一位老妪看样子也得有80多岁,额头好像被刻刀刻下一道道深深的刀痕,那是被岁月风霜所致。老人家坐在院子的门口,路过老人家时,我已经被那饱经风雨的形象所感染。不动声色,在院里参观时,偷偷地对好焦点,大光圈,快速度,连拍。快走出院子时,老人家没有任何表情目送着我们出去,突然我站住一转身,对准老人家一通连拍,没等老人家醒过味来,我已经走到大街上。当然这种没有事前征得老人家同意的情况下偷拍,很不礼貌,也是不得已。摆拍的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画面、这眼神,这稍显凌乱的丝丝白发,这紧闭的满是皱纹的双唇,说老人家历经风霜,横眉冷对,一点也不为过,这形象不可多得。祝老人家幸福吉祥!
黄河老人 凡是到过黄河壶口的朋友几乎都认识这位老人家,他在黄河岸边穿着山西、陕西一带的羊皮坎肩,头戴着羊肚毛巾,牵着毛驴以与游客照相为业。这张照片是我借光在旁边蹭拍的,机位稍微有些偏。老人家精神炯炯,那老羊皮坎肩和羊肚毛巾把我们带到黄河边,风情更加入画,那饱经风霜古铜色的脸庞,眼角布满鱼尾纹,深深地留下人生烙印。站在湍流不息的黄河岸边,望着那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家,《黄河大合唱》又在我的耳边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怎能忘记我们苦难的民族在侵略者的铁蹄下饱受蹂躏,怎能忘记中华民族儿女在黄河岸边奋勇抗战的一幕幕。黄河奔流不息,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童心未泯 在天津古文化街,一位老人家满头银发,戴着眼镜,看上去非常文气。在捏面人的摊位前手拿着一只儿童形象的小面人,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赶紧举起相机拍下银发老人与小面人的这幅照片,她一定是在想念童年时代。人老了,总是愿意回忆童年时光,老人家与小面人对峙形成了鲜明反差。这正是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中写道:“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须。”愿老人家童心未泯,幸福快乐!
台湾老兵 在台湾北回归线标志塔下,有一位从大陆去的老兵,老人家姓杨,老家在河北张家口,是1949年在农田里干活被抓壮丁,跟随队伍到了台湾,这一去便是72年。北回归线标志塔,这里是旅游团必到的观光景点,人来人往每天络绎不绝,老人家在这里捡拾人们喝过的矿泉水瓶填补生活。攀谈中我问老人家:“您不想回张家口吗?”“不想回去了,因为那边也没什么直系亲人了。”看着老人家满是皱纹的脸庞,低着头抽着烟,帽檐下的眼里满是惆怅与无奈,我看得出来此时此刻他在思念家乡。看着那满是老茧、骨头有些变了形的双手,过往游客很是同情老人家,便纷纷掏出钱送给老人家,他非常执拗地说:“我不要大家的钱,有喝过的矿水瓶子留下就可以了。”老人家已经80多岁了,老两口没有儿女相依为命。“少小离家老大回”。古语说,叶落归根。老人家何曾不愿意回到大陆呢?虽然,老家的亲人都没有了,但是那还是你的家。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你虽然已经不能迁回大陆,但是等台湾统一后,祖国人民接您到老家走走,看看小时候的老家、老房子、房前的那棵老槐树,一定还您的心愿。(摄于台湾,大陆老兵原籍张家口)
百岁寿星 在广西巴马村进到村民家里特意拍摄的,虽然没有灯光布景,我感觉自然光更贴切。这位老人家当年已经是112岁了,名叫黄妈松谋。耳不聋眼不花,交谈中得知老人家从小就在巴马村生活,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老人家进入期颐之年。在经年的老屋里安坐在沙发上,通过慈祥安逸的表情,足可以看出老人家生活环境安顺、和谐、生活达意。我们和老人家合影留念,我又单独给老人家拍了这张照片。祝愿老人家寿比南山不老松!
笑看夕阳红 江西婺源凤凰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桥的形状是南方桥上盖走廊的典型建筑。当地人就在桥廊座椅上闲聊,笑谈风声,无拘无束,喜笑颜开,一看便是心胸开朗的老人家。这正是凤凰桥上度春秋,开心笑看夕阳红。
祭拜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大圣山,每年一度的蒙古民族祭奠神山的时候,穿上节日的盛装,祭拜圣山上的敖包。这是蒙古族老额吉(妈妈)虔诚地献上真诚的哈达,祈祷心中的神护佑草原人民幸福吉祥!
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八达岭长城,与一个广西壮族老年银发旅游团邂逅,他们都是上年纪的老人家。前面一位老妪,身体驼背弯腰直立不起来,长城的坡道大家可行而知,非常的陡,就是身体好的人,像后一位老人家都要哈腰前行,虽然不是在地上爬,“爬长城”就是弯着腰,说爬一点也不为过。这位老妪不用人搀扶,扶着扶手弯着腰一步一停歇,真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我追赶着她们,一路向上攀登。九九登高,祝老人家就像长城上的不老松,永远长青!
老少同乐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莫尔道嘎。老人家和孙伙计们悠闲地坐打秋千。您看椅子后面推秋千的那位女孩正和老奶奶说话,奶奶和坐在一起的小女孩认真地听着,一眼看出,在幸福生活的温馨环境中,老人家与孩童在一起无拘无束开心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相扶相助 同里水乡,游客去参观名人故居,沿河欣赏江南水景。我背着相机穿弄堂,过小巷,寻找同里古风。忽然看见在一座不知名的罗锅桥上,一对老夫妻步履瞒珊,相互搀扶走上桥。我疾步前行,手急眼快,赶到桥边蹲在地上,端起相机一顿仰拍。望着一对老夫妇远去的身影,在这座历经沧桑的古镇,有着饱经风霜的老人作证,同里永远是他们的故乡。
王维在《终南别业》中写出了晚年的惬意人生:“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九九重阳节,祝愿天下老人寿比南山不老松,晚年幸福生活更比夕阳红!
作者简介:穆怀书,常笔耕于文字田园,文章散见报端和知青文集。著有下乡回忆录《追梦呼伦贝尔》。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天津知青文学社成员。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不过,特殊节日会有增刊哦,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107410006@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