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我找到了那位给贺涛看眼病的英国医生

这座名为“伦敦大院”的建筑今天当然已经不存在了,我重提此建筑,却又另有缘由。

“伦敦大院”在哪里?

不在伦敦。

不在北京、天津、上海。

不在石家庄、衡水。

不在枣强。

而在衡水市枣强县的萧张镇。

何时在世?大约是二十世纪前三四十年。

“伦敦大院”其实是萧张教堂。

我知道萧张曾经有过教堂,是最近的事。《贺葆真日记》载,1899年4月4日,贺涛“往萧张耶稣堂使英医视目疾,而曰不可为矣。自去冬服汤药,已数更医者,迄无效且有加焉。遂宿于教堂。”

贺涛先生患目疾是1891年的事。 虽多方求医,谁知竟无效果,眼睛渐渐失明。1898年,他才勉强答应儿子或弟子读书读报给他听,作文章也只能口授了。他和他的老师吴汝纶一样,不太相信中医。也是这年的10月,有人几番劝他,说景州有个刘老景,精通眼科,该去瞧瞧。贺涛说,我这病,非中医所能治,何必白跑一趟。他的父亲贺锡璜深通医理,说,你不去可以,我们接刘医生过来。

二十天后,贺家派车将景州张家庄的刘景韩医生接了过来。贺涛从此开始以中医汤药疗目疾。可惜,如他所料,病目不见一丝好转。

或许他早已知道冀州东面几十公里外有个商镇叫萧张镇,镇上有座英国人办的教堂,教堂医院里前两年来了位英国医生。贺涛是信西医的人,于是就有了1899年的“往萧张镇耶稣堂……”。

诊断结果竟然比中医更决绝:“不可为矣。”

几次读日记读到这里,我都不忍揣想当时贺涛及其家人的心情。对一个以读书著文为终身志业的人而言,眼睛何等重要。偏偏患病的就是眼睛。凡病总还有疗愈的希望,偏偏西医告诉他“不可为矣”。

贺涛从此为一盲人矣!

萧张镇这英国医生是什么来头?《贺葆真日记》里没说。

我是知道萧张镇的。衡水日报老同事、我在衡水的老朋友李晓岚就是萧张镇人。长篇小说《平原枪声》开头就说萧家镇大槐树下绑着一个人云云,那“萧家镇”就是萧张镇,小说作者李晓明也正是镇上的人。我不止一次去过萧张镇,有时是跟着晓岚回他家吃吃喝喝,探亲访友,有时是去镇上看一位中医。我从未听说萧张镇还曾有过教堂和教堂医院。

前几天回衡水,见到李晓岚,话还没说几句,我就急着问,你们镇上原来有过基督教堂?

他说,当然!很有名的。

我问,哪本书上有记载?

他随口答道,《萧张志》。

我啊了一声,叹道,你们萧张还有志?谁写的?

他微微一笑说,我写的。

当年在衡水日报时,我们俩天天神聊,如今想来,真是不亦快哉。此次重逢,马上开聊,都顾不上寒暄。

结束休假回到深圳后,晓岚寄来的《萧张志》已经在办公室等我了。大十六开,四百多页厚,有图有文,从“自然环境”“人口”写到“人物”“方言”,前后十八章,俨然一部中规中矩的严谨村志。可是晓岚在“后记”里说,这部志书未必符合史志规范,因为他要写的,是一部“既能准确记录我们萧张村历史与现状、又能让萧张人喜闻乐见的志书,能成为百姓床头的读物,而不是一些人书架上的摆设”。

这才像李晓岚干的事:写部村志也“违规逾矩”,不走老路。他说村志是写给村里百姓看的,不是给专家看的。他说,村志务必真实,历史不能扭曲。他说村志要读着有趣,而且易读易懂,老百姓不查工具书也能读明白。以这样的初衷写村志,可谓于例不合,别开生面,难怪书写成后只能自印若干册,发给本村家家户户,而萧张之外,至今一书难觅。

《萧张志》第十五章为“基督教”。据书中所说,光绪二年(1876年,书中原标1888,不知是换算出了问题,还是年号记载有误,有机会当代为核查),英国伦敦会英籍传教士瑞恩义和医生梅发林来萧张创立教堂,开始在这一带传教。这个教堂直属天津伦敦教会,传教士也直接对英国伦敦总会负责。1899年,当地义和团攻陷并焚烧教堂,杀教徒三人,英人逃往南京。两年后重建教堂,“伦敦大院”从此在萧张镇屹立了几十年,直到抗日战争期间再次被毁。

《萧张志》说,萧张教堂医院既按华俗分“男院”“女院”,又按西医分内科外科。院内有病床四十张,医生、护士等一百五十多人,规模之大,远近闻名。其所需所用药物,都自英国运来,且能开刀动手术,皆本地闻所未闻之事。

医院中有医生潘尔德君,祖籍英吉利,生于非洲嘎斯嘎岛,十八岁回本土就读苏格兰一医学院,光绪丙申年(1897年)遵公会派遣来华,先在萧张教堂医院工作,后移居沧州。

读到此处,我久存心中的疑团涣然冰释:1899年判了贺涛目疾“死刑”的,应该就是这位潘尔德医生。

晓岚编写的这部《萧张志》果然好看,民间档案、珍贵影像、口述实录、文学故事触目皆是,政经文卫、风土人情无所不包。尤其和《贺葆真日记》对读,我所关注的贺家故事,两书竟然可以互补互证。这既是晓岚编写这部村志时未曾想到的效果,也是我这次回乡探访中不曾料到的收获。

正写这篇公号时,晓岚微信来了。我把我们二人的简短问答录在下面,你可以发现我们的对话有时是多么不靠谱——

李晓岚:我写了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有要的吗?是部传奇故事。

胡洪侠: 我哪知道啊?

李晓岚:哈哈哈,我是问问而已。

前几天在衡水和当年“导师”李晓岚“会师”。这是我在教他使用手机听书软件,而我的表情已经表明:我原来也不会😄😄。

(0)

相关推荐

  • 小猪佩奇家的房子价值1500万元,甚至高达5100万元!

    俺家也住楼房 从昨天(1月17日)下午16时开始一直到现在,"啥是佩奇"一直刷屏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相信你已经知道佩奇是啥了! <小猪佩奇>(又名<粉红猪小妹 ...

  • 重温经典影片《早春二月》

    [影评]重温经典影片<早春二月> 题记:电影<早春二月>中所描述的主要人物都是善良的.真诚的.努力的.贫穷的.仁义的.温情的.清醒的.救国的.可为什么结局却都是如此的悲惨.凄凉 ...

  • 谈小说《二月》与电影作品《早春二月》

    谈小说<二月>与电影作品<早春二月>                                    首先,在这几次的影像与文学欣赏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柔石的作品.柔石 ...

  • 胡洪侠|有位研究故城贺家的藏书家,他也姓胡!

    我出生在河北省故城县,所以对自武强迁来故城的贺家四代--贺锡璜.贺涛.贺葆真.贺孔才的家世.藏书.著述与人生遭际大感兴趣,也零零星星写过一些文字.某日,一书友微信问我,胡桂林是你的笔名吧? 我说,不是 ...

  • 胡洪侠 | 我发现了一篇贺孔才“集外文”

    前天我在这里写公号<他写的这些字,已经深藏了73年>,提到我在北图古籍网上找到明初刻本<文章类选>数字版,上有贺涛和贺孔才的跋语墨迹.贺涛的跋语早已收入<贺涛文集> ...

  • 胡洪侠| 小街上的那位旧书商哪里去了

    中午阳光很好,去新媒体大厦旁边的小街走走. 确实是小街,不宽,双向两车道而已.街虽小,却有些年头儿了,至少1994年我随商报迁到此地办公时就有了.当时街边刚刚栽上树苗不久,烈日下手搭凉棚望出去,街两旁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