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皓:《莽:一个族群在边界的迁徙与栖居》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程新皓       责编:斫子 Su Yuezhuo   2018-07-04

查看大图1/201

本项目的拍摄对象是在中越边境上的一个未识别民族——莽人。这是一个大约15年的摄影创作计划,以摄影、视频、纸本、装置为主,辅助以相关的论文写作。该计划从2013年9月第一次进入莽人村落开始算起,现在已经拍摄了四年。之后还准备进行约十余年的调查、拍摄和记录。莽人是生活于中越边境上的一个人数极少的族群,在走出原始森林定居之前,他们一直生活在中越边境附近的高山密林中,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形成了独特的生存形态。古时,莽人一直在避免和其它民族接触,一直在云南南部、越南北部的高海拔原始森林游耕。最近的也是最大的改变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国家开始推进“莽人克木人发展工程”,以国家工程的方式,规划了龙凤村(南科新寨)、牛场坪、坪河中寨三个居住点,统一修建起二层房屋,安装了卫星电视,并重修了通往这几个定居点的道路。从民族身份上,莽人从这年起被归入到布朗族中。在很短的时间内,莽人的生活方式在国家的介入下开始发生剧烈改变,遗存的传统被裁弯取直,直接成为了国家所适应的规范的基层治理单位。在谈及现代化冲击下的文化变迁时,我并非持有一种田园诗式或乡愁式的幻想。相对于现代化而言,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和推进形式才是核心。对于实际上被现代化的族群,他们是否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能否在此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形成一种有别于同质化的现代化道路?我对莽人的兴趣因此而起,即在被现代化的情形下,这些原住民会怎样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形成怎样的文化。莽人是一个太典型的案例:一个长期没有被纳入中国民族系统的未识别民族,一个被民族国家边界切割为二的族群,在两个国家同时推进的现代化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会有什么样的身份认同,这样的认同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是否能够形成新的传统?现在也许正是讨论这这问题最合适的时间点,或许也是最后的机会。该项目曾得到谷雨-丹枫基金(2016)与新浪图片基金(2014)的资助。(请在报道中保留这句话,感谢)作者简历程新皓,1985年出生于云南。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关注中国背景下的现代化和当代知识生产等问题。作品曾入围2017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作者书奖、入围2016光圈基金会“第一本摄影书”奖、入围2015年三影堂摄影奖并获资生堂摄影奖。其中《对一条河流的命名》(2016)、《来源不同的时间:来自茨满村的图像》(2017) 由假杂志出版计划支持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