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面积是深圳22倍,是中华“故土”,清朝至今我国从未承认分离!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但凡是有野心的皇帝,开疆扩土,扩充版图必然是一件重要的事,但中原还好管理,毕竟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可一些边境国家虽然被武力征服,但是天高皇帝远,想要管理好边境国土并非是一件简单事,所以便有了藩属制度,这是十分重要的对外政策制度,历朝历代都会沿用。
中原统治者对于藩属国家,可以说是很给予了他们很好的待遇,厚往薄来,统治者知道管得太严的话,恐怕会产生“过刚易折”的后果,所以采用了怀柔政策,不会太过干预他们的内政,甚至还会为他们提供执政方法和军事保护。如此尽心尽力的管理,许多的藩属国家都对中原王朝彻底服气忠心,再无反叛念头,如今的拉达克王国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这项制度是在汉朝的时候建立的,当时统治者征服了西域地区和匈奴人,针对他们的投降,便设立了藩属制度,而“藩属”又分为“藩国”和“属国”,藩国是指受封的宗室藩王管理的国家,而属国便是归降的国家,他们是汉朝的附属国家。根据史料《汉书》记载,匈奴昆邪王带着部下归降于汉朝后,汉武帝便设立了五大属国,同样“拉达克”也被记载于其中,这是他最早在中国文献上的记载。
班固的《汉书》把拉达克和西域其他十一个国家称为“藏地十二小邦”,意思便是西藏的十二个小国,拉达克被称为“羊同”。在《大唐西域志》中也记载了这个小国,根据记载,吐蕃政权统治着雪域高原,拉达克的东部也被吐蕃占领。
从那时起,吐蕃一直在扩张,甚至侵吞了唐朝控制的拉达克北部。这就造成拉达克的主权在唐朝和吐蕃政权之间不断交替,这自然是取决于唐朝和吐蕃哪方的实力强大,而后吐蕃王朝灭亡,贵族流亡各地,又占据了羊同故地“麻域”,成为拉达克、古格等吐蕃小王国的共同祖先。由于中原王朝在这一时期非常虚弱,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混乱,也顾不上拉达克,而拉达克也自主发展势力。
于是拉达克继续发展,吐蕃和西藏人不断迁徙,因为大家都有着相似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所以拉达克成为了他们的聚集地,居民也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噶举派,因此被称为“小西藏”。清康熙年间,国力强大,拉达克王国由清王朝统治,成为西藏的一部分,由驻藏大臣和西藏的噶厦一同管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回归并没有持续太久,他们的臣服取决于中原王朝是否强盛。道光十四年和道光二十年,多格拉人和锡克帝国获得了英国殖民势力的支持,两次袭击了拉达克,拉达克希望获得中原王朝的援助,但遭到驻西藏大臣的拒绝,大臣认为此时的拉达克国力衰微,不值得派兵救援,就算军队支援,恐怕到了的话,拉达克已经被吞并了。
清朝拒绝出兵援助也是有原因的,当时他们的求助信上只写着“披里”进攻,所以有关官员只以为这是小国进攻,而且根据制度,驻藏大臣可以决定当地事务,无需上报,若是他们决定不救援的话,那么清政府也不会在意此事,无需派出军队。不过就算统治者知道了并非小国进攻,恐怕他们也不会支援,因为当时清政府自顾不暇,鸦片战争马上就要爆发。
出于种种考虑,拉达克最终没有得到支援,被锡克帝国攻陷,仅保留了部分王权,五年后,清政府的局势越来越危急,自顾不暇,英国掌控了锡克帝国,而附属的拉达克国家彻底沦为了英国殖民势力,但拉达克仍然在向清朝进贡,英国很不满意他们的做法,强迫停止他们的进攻,还逼清政府签订条约,要将拉达克国家交给印度管理。
可即便这样,拉达克王室仍然还是心属清朝,清政府也没有签订交出去的签约,所以从法理上来看的话,拉达克自清朝以来就一直是中国的势力,可当时强权压迫,如今拉达克还是在印度的控制下,面积是深圳的二十二倍,虽然被统治百年,但是居民仍然还是盼望着能够回归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