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势险要,千里沃土,为何项羽却将此地封给仇人章邯?
战国时代几百年里,秦国依仗关中地区“阻山带河,四塞之地”的地利,轻易化解了关东六国联军多次围攻。秦始皇即位后又有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的开发,更令关中地区土地肥沃,生产力极大提高。
因此,当天下分离时,若有人据有此地,只需一只强军扼守函谷关,便可效旧秦故事,据崤函之固,虎瞰关东,静看各地诸侯纷争,坐收渔利,成就帝皇霸业,这亦是秦国灭亡后,许多人的共识。
刘邦趁着项羽尽歼秦军主力,乘虚西进,抢在项羽之前入关,迫降秦王子婴,并尽废暴秦之法,以“约法三章”收得关中民心。萧何入秦宫,尽取秦国户籍图册等各种资料。刘邦又收编秦国降军,扩军至十万人,派军封锁函谷关,欲以关中为基业之心甚是明显,也才招致了反秦诸侯联军的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籍联军四十万大军之兵威以势压之,迫使刘邦降伏,将他裁军至三万人,驱逐到当时偏僻的汉中、巴蜀之地。
沛公、汉王:刘邦
然而,如此富饶形胜之所,项羽却因为他在巨鹿之战和新安坑俘,杀戮超过四十万秦军,关中秦人家家户户皆有父兄子弟死于其手,因此同样难以据为己有,只得忍痛放弃,引军东归。
正因为知道关中地区的重要性,不论谁掌控这一地区,谁就是对自己霸业的重大威胁。项羽才会一边焚尽秦国宫室,尽掠财帛妇女东归,已尽可能削弱关中地区的财力物力,一边将旧秦地一分为三,分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名秦国降将为王,就是为了让他们互相牵制,分而治之,难以在短时期形成合力。
章邯虽然是击杀周文、项梁、攻灭张楚,曾力挽秦朝于危难的天下名将,项羽在利用他和赵高的矛盾招降他时,也确曾允诺封其为王。但是出于百年秦楚仇恨,和对章邯部二十万秦国降军的忌惮,项羽还是出尔反尔,将他们尽数坑杀于新安。
雍王:章邯
因此,章邯、司马欣、董翳们表面成了一方诸侯,实际上在三秦百姓心中,却是为一己功名权位,和项羽合谋害死他们父兄子弟的大仇人。他们能用之兵,亦是秦国尽遣精锐大军东出后,留守本土的那不足十万老弱病残,战力相对孱弱,才会先降刘邦,再降项羽,然后被分派给这几个光杆大王。
这几个新出炉的诸侯王分割关中秦国旧地,固然绝不可能给项羽造成多大威胁了,却也难以抵挡归心似箭的刘邦军团。
秦岭栈道被烧毁后,非短时期可修好,刘邦兵马以关东人为主,思乡情切不断逃亡,或许就要这样不战而败,自行瓦解。谁想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刘邦更将这个不世奇才拜为大将军,没几个月后,在韩信的谋划下,刘邦军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夺回了关中之地,成为项羽最大的劲敌。关中秦人出于为父兄子弟的报仇欲望,更是踊跃支持,更踊跃支持刘邦去和项羽的争夺天下。
汉大将军:韩信
事后诸葛亮的看,刘邦为首的丰沛集团与旧秦遗民通力合作,当然是楚汉战争的胜负手所在。可是反过来,项羽哪怕真有洞彻天下未来大势的前瞻性,更加重视刘邦的现实威胁,不分秦地而是让能力最强的章邯独占关中,甚至在新安时就给他留下几万亲信兵马。那么固然可以借章邯来制衡占据汉中、巴蜀地区的刘邦,或许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击灭田荣、彭越、陈余等不服势力,平定齐、赵,魏地,整合关东的时间。
可是真让章邯这么一个麾下将士尽数被屠、自己拱手而降的光杆秦国降将,占据秦国旧地,别说反秦联军将领们无人肯服,项羽自己也未必心甘。毕竟他和章邯之间并无任何恩义,反有血海深仇。
因此,项羽就算真有先见之明,却也很难执行这种在其他所有人看上去完全荒谬、极大损害项羽自身反秦领袖合法性的方案,很大程度上,他已经尽可能选择了自己所能选择的“最优解”。
如果说项羽的失误,更多在于行事暴烈,楚军将士对秦国的复仇滥杀,使得人性之恶如潘多拉魔盒般一旦打开,就难以抑制。因此在此后的历次战争中,项羽当真以为光凭屠城滥杀,就能一劳永逸达成战略目的。在攻灭齐王田荣时,楚军亦滥杀三齐百姓,却适得其反,陷入当地民众自发反抗的泥潭,进退不得。
趁此良机,萧何此前收集的秦人户籍、图册等资料发挥极大作用,刘邦集团得以在短时间便整合了关中的战略,经济,体制、人才优势,全面继承了旧秦帝国的军国动员力,起兵不到一年,就从一路速推到东海之滨,乘虚攻陷楚都彭城。
汉王(汉高祖):刘邦
哪怕项羽轻骑回师,打出奇迹般的彭城之战,斩杀刘邦军近三十万人后,坐镇的萧何,仍能源源不断地给刘邦输血,令刘邦得以继续集结数十万大军,和项羽在成皋一线对峙数年。
最终,刘邦在北路军韩信军团的夹攻下,得以逆推反杀项羽,最后的乌江之战,将率八百骑突围的西楚霸王逼上绝路的,也正是一群三秦弟子组成的汉军将校。——秦楚恩怨,自此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