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北京城里的人力车夫 其中不少是八旗子弟和前清秀才

人力车,作为一种靠人力拉动的车辆,19世纪60年代发明于日本,1874年传入上海,后来又转播到了天津、北京、汉口等大城市。北京将人力车称为东洋车,简称为洋车。

洋车自清末传入北京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快就遍布北京大街小巷,成为了北京市内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到1924年的时候,北京城区登记营运的人力车便有29000辆,家庭自用的人力车也达7500辆,城外四郊登记的则有7700辆,车行多达931家。

人力车夫主要由城市贫民和进城的农民构成,其中北京的人力车夫中城市贫民占到了7成以上。他们主要是城里没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下层百姓,其中不少是前清时候的秀才举人和八旗子弟。当清王朝被推翻后,没有了铁杆庄稼,坐吃山空以后,为了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干起了车夫一行。

人力车夫的车子几乎都是从车行租赁而来,按照时间计算价格,所以为了在租赁时间内赚到尽量多的钱,他们通常都会尽量加快速度。尤其是北京夏天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人力车夫在烈日暴晒下急速奔跑,经常会发生晕倒甚至死亡的悲剧。

所有的人力车都需要进行登记,发放号牌后才允许营运。就算人力车更换新车,也需要到管理机关更换号牌后方可上路营运,如若不然,一旦查出,将会受到重罚。

人力车夫在路上载客的时候,不许光着身子拉车,需要穿上印有号码的褂子以便乘客识别。这样一旦发生纠纷或遗失物品的时候,可以通过号牌找到车夫。

人力车夫整天在外面风餐露宿,饿了在路边小吃摊随便对付一下,渴了累了蹲在路边喝上一碗大碗茶可以说都是享受。

当时在北京城里集中候客的区域,要求人力车夫要将车摆放整齐,按顺序上客,不允许插队抢客,违者将由巡警进行处罚。

人力车夫的生活虽然不易,收入也极为微薄,却成为了北京城里数万人养家糊口的不二营生。

直到上世纪40年代,人力车才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力三轮车。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好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