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当真可行?熊廷弼死得不冤!

熊廷弼放弃辽西退守关内,确实是完全不懂大明王朝政治的一大失策,因此被杀,传首九边。也有些咎由自取的意味,不全是因党争造成的冤案。

辽东经略:熊廷弼

熊廷弼的弃辽主张,此后又为另一位大员王在晋所继承,他与孙承宗“守辽”还是“弃辽”的争论,至今仍然是明末历史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

确实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萨尔浒之战惨败后,辽东就已经成为大明帝国流血不止的伤口,难以痊愈的恶疾,与其将举国精兵强将、大量财政支出白白耗在此地,修建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城堡壁垒,养一支不敢和清军野战、只会用大炮守城的所谓“关宁铁骑“,

关宁防线缔造者:孙承宗

倒还不如及时止损,退守山海关,先平息关内十三省的内乱,哪怕将辽东辽西的千里疆土白白让给后金(满清),也好过真实历史中大明亡国、华夏沉沦、衣冠丧尽的地狱场景。

然而,持这派“弃辽”观点的人,永远忽略了一点,熊廷弼和王在晋的方案为什么不可行,两辽为什么不可弃,根本原因,还是不止是弃土割地,对从胡虏铁蹄中浴血重生的大明王朝,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而且更是北京作为帝国都城的必然。

正如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之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管是要对关宁军为代表的辽东军事集团有足够信任,甚至容忍他们的半藩镇地位;而帝国还不遗余力地以财力支援,就像唐朝中晚期对边疆各方镇,宋朝对麟府折氏那样;

还是直接止损割肉,索性放弃辽东,就和唐朝放弃辽东,宋朝放弃灵夏,明朝放弃安南那样,大前提都是——迁都。

一个国都就在北京的大帝国,怎么可能容忍区区六百里外的山海关外就是国境线,对面是新崛起的强大异族政权;亦或者山海关外就是一个强大的威福自专的藩镇,自己竟还要举国之力去供养之?

东汉末年时,因为羌人不断叛乱,朝廷大员们也大有放弃凉州之呼声,然而此朝议能被提出的前提,也是因为汉朝国都早已是洛阳,而非长安了。

历史上朝廷中枢之所以会通过袁崇焕等人,对毛文龙的东江镇、祖大寿的辽东镇,辽东军事集团最大最强的两股势力,进行各种打压限制、分化利诱,同样基于辽东离京师太近、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浅显道理。

而仅仅是“列祖列宗陵寝,宗庙所寄“这个理由,就足以否决一切迁都意向,不论谁敢提议迁都,都会被政敌们一哄而上,撕扯粉碎,下场并不会比熊廷弼强太多,所以,此问题完全无解。

历史上的明朝,要一直到松锦大战后,打光了帝国最后一支十余万人的机动大军团,放弃辽西,退守山海关才变成最终无奈的选择;

可这个时候再想迁都,中枢已经完全没有武力保障,不足以压制江南各路军阀了。对此时的崇祯皇帝来说,就只剩等死和晚死的不同。

崇祯皇帝:朱由检

虽然哪怕北京城破前几个月,中枢朝令还能切实下达到全国各地府县,南北十三省人事权也看似尽数执掌,然而这只是基于体制的惯性,一层随时即可刮破的窗户纸。

真以为无兵无钱的崇祯皇帝、或是太子逃到江南,就能帝皇光环全开,让左良玉们纳头就拜,俯首听命么?如果他们真的忠心赤胆,大明朝又会怎么落到这个田地?

正用李自成赠给的那句墓志铭:嗟尔明朝,气数已尽。(原文是“大数已终”)

(0)

相关推荐

  • 甲申三百七十七年

    一六四四年正月初一,明末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李自成自称西夏国奠基者李继迁后人,尊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立年号永昌. 一六四四年正月十六日李自成亲率五十万大军东征,除在代州遭到山西总兵辽东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32)熊廷弼复出 再次受排挤

    (132)熊廷弼复出 再次被排挤 万历皇帝活着的时候,官僚集团排挤熊廷弼的时候,多少还有所收敛.问题是,等万历皇帝一死,小皇帝哪经得住,众多官场老油条们的集体忽悠,于是很快就把熊廷弼弄到一边了. 万历 ...

  • 袁崇焕惨死之后,他的墓中为何没有头颅?

    袁崇焕,在幼年时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好与人谈论军事.遇到退伍士卒,每每请教边疆军事情况,并有志于边疆事务.他还喜欢远游,上京应试时,常顺便游历,足迹几遍天下.途中,他常与友人彻夜长谈,内容亦多涉及军事 ...

  • 明朝历史人物——熊廷弼(辽东三杰)

    熊廷弼(1569-1625) 明代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少时家境贫寒,放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26) 熊廷弼经略辽东

    (126)熊廷弼经略辽东 萨尔浒之战失败后.皇帝就让熊廷弼去经营辽东. 我们常常说,皇帝重用熊廷弼后,辽东的局面一时大变.所以熊廷弼如何如何了不起. 其实呢?这里面固然有熊廷弼的功劳.但是毫不夸张的说 ...

  • 熊廷弼冤案:并非广宁之败那么简单,还牵涉明末复杂的党争

    明朝末年有四根擎天柱,熊廷弼是第一根.然而广宁之战明军失利,熊廷弼随即护送百姓后撤,因此被政敌抓到把柄连同广宁之败一并清算.最终这根大明的擎天柱冤死,传首九边,令人惋惜. 当后人谈论起这件事的时候,均 ...

  • 大清风云努尔哈赤(17):辽东危矣,还得你熊廷弼来收拾残局

    萨尔浒的大捷并没有让努尔哈赤暂时收手,他反而利用将士们高昂的士气继续乘胜出击攻城拔寨. 1619年6月,努尔哈赤的大军势如破竹攻破开原,7月占领铁岭.后金大军所到之处,慑于萨尔浒核爆的余波,明军基本放 ...

  • 明末抗金线路之争由来:历史渊源悠久,与李成梁、熊廷弼关系极大

    前言: 明朝末年的问题非常多,在军事上除了有复杂的党争问题,还存在着一条隐秘的战场,那就是抗金线路之争. 前面几篇文章向大家重点介绍了熊廷弼.袁可立.袁崇焕.毛文龙.魏忠贤等明末历史人物,主要是围绕着 ...

  • 《明史·熊廷弼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 ...

  • 明代 熊廷弼行书《东园十咏卷》

    明代熊廷弼行书<东园十咏卷> 明代熊廷弼行书精品<东园十詠卷>纸本,尺寸:纵32.4厘米:横134.1厘米,天启二年(1622年),上海博物馆藏. 熊廷弼(1569-1625) ...

  • 古代故事:熊廷弼和冯梦龙

    熊廷弼在江南做督学时,所有的试卷都亲自批阅.批阅的时候,在大堂上摆好几张桌子,把众多试卷展开铺好.旁边放着一坛酒,一把剑.一目十行,看到佳作就高兴得喝一大杯,看到烂文章就生气地挥舞一下剑.优秀人才一个 ...

  • 熊廷弼及其《七恸歌》

    明兵部尚书熊廷弼有惊天地泣鬼神之<七恸歌>载<熊襄愍公集>,然其手书真迹,却是在388年后再现身于当今.是为英魂有在耶?是为国运昌盛耶哉?!北京匡时拍卖公司上下同仁戮力发掘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