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游荔生散文两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
莆田微生活圈
东方风来满眼春。
台湾的春天,为妈祖文化吹来了美丽的风景。妈祖散文的天地,更广阔了。
美丽莆田,妈祖散文的历史悠久,有着长达千年的历史连续性。一代代的莆田作家,在满足妈祖文化的实用需要的同时,不断追求美的创造,以满足妈祖信徒的精神追求。
经过笨拙而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妈祖散文把美的追求推向一定的高度,留下一些力作,如《天后显圣录》。
一千年的妈祖文化史,在实践创造中推进文化创造,妈祖文化有自己的散文经典。同时,妈祖散文也追求创新。妈祖扇文,也许可以说是创新。
东方风来满眼春。扇文,妈祖散文的新天地。
我,业余写了二十年妈祖散文,有一定基础,当然要一直写下去,我也写一点点妈祖扇文。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妈祖文化是可以在台湾事业中,体现这一点的。
妈祖扇,在台湾事业中,有作用的,也可以直观演绎文化自信的。
一把折扇,雅俗共赏,彰显着古人留下的文化内涵,积淀了中庸的智慧。中庸、谦虚、冷静、宽厚、乐观、平常心、大局观、淡定、简单等美德,可从妈祖扇文体现。
一千年的妈祖文化,有散文精品。散文精品的出现,必然是积极探索、努力攀登、汲古溉今、孜孜不倦的结果。扇文,要求更高。
我自己做的一把折扇。有一篇妈祖扇文,“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可以在人的一生中完成,所以,妈祖文化需要梦想。没有一样宝贵的东西,可以在瞬间展现它的价值,所以,妈祖文化需要信心。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可以由一个人完成,所以,妈祖文化需要和谐。”不错的。
妈祖扇的创新,要体现文化内涵,要体现新时代的新特色,展示妈祖文化的形象,扇文的元素是重要的。优秀的扇面,要给人和谐统一之美,并图文并茂地展示妈祖文化内涵。
东方风来满眼春。扇文,妈祖散文的新天地。
妈祖扇文的写作,更短,要更精。也许要学八股文。八股文是在中国语言文字、遴选人才的考试制度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和形成的,以《四书》、《五经》为写作内容,是立足于国家人才选择的唯一科举方式。
八股文是一种极为严格、极为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在文体上严格遵守八个步骤,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
写“八股文”,很难的,必须熟读四书五经。老天爷的意思,都在四书五经之中。
儒家经典里,包含了中国正统社会的思想伦理道德,中庸,美妙,冷静,宽厚,是伟大的“圣经”。
四书五经,里头的句子、思想,写进八股文,体现学识,也体现“德”。
“八股文”必须抑扬顿挫,音节优美;层层递进,条分缕析,起承转合,严密圆满,完整地、完美地展现出对于老天爷、天后的赞美、感谢,还有自己的一些心愿。
作者的逻辑思维,必须非常清晰。
“八股文”必须努力做到文字对仗,言辞优美,语言节奏疏密有致,缓急有度,即使限定在严格的格式之中,内容也必须完整、集中,格调要阳光、稳重,音韵要铿锵、和谐,文字要简洁、清楚。
东方风来满眼春。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取向以及社会风尚发生变化,散文的审美情趣自然也在不断变化。当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使妈祖文化能得到多方面的滋养。
中国梦的审美观念的创新,形式美和平面构成理论的运用等,使得扇文的表现领域更为广阔、手段更加丰富。而且,中华文化的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提升。妈祖散文,也许可以走出新路。
妈祖扇文,一块试金石。作家、散文、艺术,可通过妈祖扇,接受市场、时间、实践、群众的检验。
妈祖是天后,有三亿信徒。每年去湄洲岛进香的游客有几百万人。妈祖扇有市场。2018年,希望妈祖扇可以冷静地再前进一小步。
荔城与荔枝
莆田号称荔城,郭沫若于1961年路过莆田时,以“荔城无处不荔枝”赞之。荔枝,莆田的一个风景线。夏蝉鸣,荔枝熟,是莆田佳果盛产的季节。
莆田人吃着甜美的荔枝,很容易便与荔城的历史联系起来,并从心中产生愉快之情。
荔枝味美脆甜,爽滑可口,盛产季节,价廉果鲜。莆田,荔城,莆田人啖荔赏诗,其乐无穷。莆田荔枝诗许多,比如:“层峦尽处海波平,空锁楼船半近城。岛屿绝无田二客,诗书多似鲁诸生。眼看草木难寻谱,市得鱼虾不辨名。况有荔枝三百颗,世人皆喜莆田行!”
莆田的荔枝栽种与生产,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莆田蔡襄的《荔枝谱》,是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久负盛名。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栏杆。
荔枝,中华文化里头高贵的水果品种。我对“荔城”有兴趣,读许多荔枝文章;莆田有许多作家,写“荔城”,写许多。“荔城”这个荣誉,在莆田,确实有含金量。
莆田有许多荔枝名品。梅妃,与荔枝、“妃子笑”有关。“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莆田的荔枝,已成为朝廷的贡品。
莆田号称荔城,荔枝又高贵,那么,“城里人”,自然有优越感的的。好像,“城里人”以外,在莆田,连“红头子”,都是“乡下人”。我,地地道道的莆田“乡下人”,自然是非常羡慕的。不过,这种羡慕,也许是子虚乌有。所有人,我想,在莆田,只要努力、谦虚、诚实、厚道,在哪里,都可以有好生活的。“城里”,当然好一些。
其实,“城里”是一个讲规则、讲实力的地方。想在“城里”有一个一席之地,不是容易事。过去,“城里人”的优越感,妈祖庙之一的文峰宫为圆心的,一层层向外辐射;离文峰宫稍微远一些,就不是那么明显了。这种优越感,浮光掠影的、聊天意义的,实际生活的意义终究有限。而且,今天,“城里人”的定义,已经十分困难了。
“城里人”,也是莆田人。莆田人现实的,心平气和、脚踏实地,过日子,平常心;日子过好了,优越感自然而然就来了。不过,就是有那么一些“城里人”,好像骨子里有傲气、优越感,经常强调“城里人”的荣誉。
许多博客文章,也存在这个现象。太平洋的季风,登陆湄洲湾西边的那一片肥沃的兴化平原,逗留、盘旋、徐徐化作水汽,在莆田飘散开来;“莆田人”,特别是“城里人”,在这湿润而暧昧的空气里,陶醉太久,生活,不慌不忙,充满阳光;而且,又有梦想。妈祖对莆田、“城里人”厚爱有加啊!这种格调的“城里人”博客文字,我经常读到。
在莆田老百姓的聊天中,对“城里人”的羡慕,也有一些。做一个“城里人”,是许多莆田人的梦想。“城里人”的梦想,可能与「阿妹哥情结」有关。莆田的阿妹哥,都喜欢“城里人”,经常做“城里人”的梦。
过去,“城里”范围不大,妈祖庙之一的文峰宫为圆心,胜利路附近几片区域。那里,有进士功名的的人的后代,住整齐、漂亮、有荔枝树的大房子。“城里人”的梦,如果与功名有关,也许是正能量的。
木兰溪沿岸,六城门一带,广化寺附近,新莆田市政府边的龙桥,传统上,是农民聚居的地带。今天,那里的大部分劳动人民的后裔,已经都是“城里人”了。他们,使用“城里人”这个词的频率,非常高。即使是纯正的“城里人”,相当的一些,也是劳动人民的后裔,更不用说那些不会说莆田话的。
今天,莆田人,在广义的“城里”,开发房地产,提许多楼盘的名字,非“荣”、“贵”、“华”、“城”的,多少都希望与“城里人”的梦想挂钩;其实,这些房子卖多少钱,与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曾经的胜利路附近,莆田的黄金地段,其实,那里头住的,一些是过去莆田达官贵人等的后代;里头的“一部分”,是清朝的、民国的“腐败分子”。
“城里”,对“腐败分子”,好像是宽容的;“城里”,有意思。宽容,包含了对实力的认可。莆田,讲“实力”的;“城里”,讲“实力”的。
多少在莆田打工的年轻人,在潮热的仲夏梦里,辗转反侧,做梦,暗暗发誓“一定要住城里的新房,做城里人!”做梦,没有用的,要有“实力”的——“实力”,这是“城里”对每一个做梦的人的最热烈的、最诚恳的、最冷静的宣言。
年轻时,我也有“城里”梦,我也写一点点“城里”散文。主要写“城里”的荔枝树。“城里”的荔枝树的记忆,让我有感慨。季节的轮回,逝去的是人的年华。走过了,就不再有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城里”的荔枝树,在我的记忆中,泛起一轮一轮的浪花,勾厄起线条,给我精神支柱。
“城里人”,性格比较有代表性的,郭风。
郭风,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有一些十分难得的“城里人”的谦虚,语言让人很舒服;郭风的文字,“城里人”的文字,让我体会到,做一个非常平凡的“城里人”,是一种幸福。
“城里人”,精明、冷静、中庸、保守的。今天,提莆田“城里人”,复杂的,彼此缠绕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产物。而,一切形而上的观念,无论人们内心有多少情结,都注定要随风消逝。
也许,“城里人”,是属于梦想的。而我,记得最多的,树。“城里”的荔枝树,共轭着我一种奇怪的念想。不管岁月如何变化,都会浮现出来。记得当年,我沿着“城里”的荔枝树的树荫下行走,阳光不时穿过枝叶间隙一闪一晃,记忆随同晃动的光线,一篇篇映出。
“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
“城里”,我,营造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是呀,“城里”,每一年的夏天,我会从忙碌中,挤出一点时间,去看一下。
我在依稀恍惚间看见,那些“城里”的荔枝树,正在风中对着我笑……
延伸悦读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6日8:30
CK1680
接触真诚
同享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