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刊征文展示!!28000首诗歌中的一等奖长什么样?

注:本文由获奖者本人授权发布。

诗人  梅苔儿

近日,由《星星》诗刊杂志社与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恋恋西塘”全球诗歌大奖赛公布获奖名单,诗人梅苔儿(张晓晓)以一组《西塘风物志》(组诗)从6219位诗歌作者,28000余首诗歌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

据悉,本次全球诗歌大赛收到来自四川、浙江、贵州、北京等全国各地6219位诗歌作者,共28000余首诗歌作品。最终评出37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其中,诗人梅苔儿荣获本届大赛一等奖。

梅苔儿,女,本名张晓,湖南浏阳人,医生,作品近年来发表《新华文摘》《诗刊》《飞天》《诗探索》等文学期刊。

附:

西塘风物志(组诗)

梅苔儿(张晓晓)

根雕物语

我在一片密林驻足

刮骨的刀,砍柴的斧头,裁春风的剪子

有人整夜复制它们的手势和声音

时光如此青葱——

峰峦起伏,鸟雀鸣叫,百兽出没

内心震撼于雕刻之物的博美

人物,动物,器物

所长,所短。所大,所小

——天生我材

我闻到木质的味道

安详,绵密,警醒

还保持着柔韧的弧度

真好,风送过来大片植物香

真好,一块枯木驮起了整座森林

根雕馆。游人熙攘

我忽然有过一刹那的恍惚

我们都走在枯朽的路上

人间辽阔。却找不到一双手

为我们雕刻一次

在西塘,木头何其有幸。遇见张正(1)

遇见一生最美的契机

它们重新换骨,再度醒来

(1)张正:浙江西塘张正根雕艺术馆创始人,共收藏了张正根雕作品一百余件。

卯榫 

所幸。在枕水而居的西塘古民宅

我找回五行中独缺的木

这些年,肉体有一钉一铁的锐痛

骨骼充斥钢筋水泥大厦的增生

磨斧头的年代,木头应运而生

而以后的岁月

斧头被堆积的木屑掩埋

木头却被美学赋予长久的内涵

何其美!何其契合!

木质的香味一点点围拢过来

融入鼻息,肌肤,脏腑。安静而甜美

眼睛和语言

镌刻在镂空的小木窗上

我看见小兽奔跑,花朵盛开

我听见百鸟齐鸣,稻子灌浆

刷过了三遍桐油的杉木门

还留着木匠师父起墨的纹理

仿佛人间万物复苏,皆是命里注定

一进,三进,七进

应该有无数木楔子

守着狭长幽深的古宅,夜不成寐

应该有建筑历史的碎片

等着一枚卯榫,为它们授勋

续命。还原古老艺术的真身

瓦当经

我一一辨认它们

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陶俑

这些半圆或全圆的器物

携带各自命定的纹理,来自不同朝代

飞禽迎瑞,走兽驱邪

祥云缭绕着村庄,四季繁花盛开

迎春、芙蕖、金菊、腊梅

只是遍寻不见,杜鹃的火焰

想来,杜鹃已深入四月西塘

化为一枚枚印鉴,一道道祥符

加盖于书法、绘画和鎏金的雕刻

加持于百姓的烟火日常

应该还有埋于泥土深处的乡愁——

那些素面泥胚。千百年来,它们

在等着烧制,涂釉,上梁。等着承接

一代延续一代的风雨

此刻,我与一小块残缺的瓦当对视

它隐忍于陈列馆一角。语焉不详

却穿透了历史土锈色的屏障

成为压卷绝唱

纽扣博物馆

那么多星子往下掉

珍珠,玛瑙,珐琅,水晶,玉石

只有命名贝壳的小行星

如时光沙漏

最早落入西塘的九里弯头

田扣,别在衣襟上的瞳孔

是密码锁,打开水乡小镇被遮蔽千年的美

桥多,弄多,廊棚多。慢生活

可摇撸,随船飘荡。看万物倒影于水

微澜起。又散墨般淡尽

可孤身在石皮弄里望天。看苍穹

终成逼仄一线

这与世隔绝的宁静

可放走一盏许愿水灯。真好

疼痛有慰藉,孤独有去处

我更愿意称一颗纽扣为盘纽,或结璎

丝丝相绊相扣。第二粒纽扣解开

两只庄子之蝶从激凸处飞出

多么温柔,恬静——

鼻息,溢满绵绵的香味

我的旧汉服,唐装,琵琶襟上衣

它们走失的履历,雪藏在博物馆

成为文物。已多年

烟雨廊棚

起稿拟用流水柔软的腰线

或深或浅,或轻或重。涂描

石桥,乌篷船,木楼

工笔画动用了撞水法。水乡

在烟雨里低低起飞

时光在春秋的水面流淌

一部分建筑被截留,装订成线装读本

闹市小镇是唐宋,粉墙乌瓦是明清

而我,是一页陈年古香的书签

扁扁地,斜插长廊

一落水,二落水

眼睛追随着一片片墨瓦

有人种稻子,有人烧陶瓷,有人酿酒

不时,音符飘落

“落秧歌”在田间荡漾,阿姐露出藕白的腿肚

不时,青羽轻舞。落在翘起的飞檐

不时,鳞片飞坠。搅动满塘春水

砖雕瓦覆盖的小木房

阿奶在老灶屋做麦芽塌饼,荷叶粉蒸肉,芡实糕

木檩条上,满是烟熏黧黑之色

原来我的鱼米之乡

一直栖身砖木结构中

——满身满脸的人间烟火

在西塘

长廊如半旧不新的土布长衫

红灯笼是暖色调的补丁

我和自己的倒影相扶

慢慢。慢慢走成旧风物的一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