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药|天麻:此药虽神奇 但不可盲目当补益药
天
麻
【药用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天麻,又名定风草、赤箭等,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采挖后,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用时润透或蒸软,切片。
中医认为,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故可用于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若治疗小儿急惊风,天麻常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配伍;若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天麻常与石决明、牛膝、钩藤等配伍;若治疗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天麻常与没药、制乌头、麝香等配伍;若治疗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天麻常与杜仲、牛膝、制附子等配伍;若治疗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天麻常与秦艽、羌活、桑枝等配伍。
1. 补益与否?
《中国药典》记载天麻的功能与主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这是《中国药典》对天麻功效权威性的记载。从记载的内容来看,没有丝毫补益的功能。
有不少医家认为:气血虚甚至者,应慎服天麻。如气血不足或肾虚引起的眩晕,一般不宜用天麻,或不能以天麻作为主药应用。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滥用天麻,认为天麻能治一切眩晕之病,其结果就可能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不良反应
医家很少单独使用天麻,而会根据不同病症组方用药。民间流传的天麻炖乳鸽、天麻炖猪脑、天麻蒸鸡蛋、天麻炖甲鱼等,用于降低血压、神经衰弱、头晕、偏头痛等都有较好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补益效果。但是,这里起补益作用更多的是乳鸽、猪脑、鸡蛋、甲鱼等。
2. “无风独摇”
天麻最早的名字叫鬼督邮,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属《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之药。据明代李时珍考证,此草独茎而叶攒其端,无风自动,故名“鬼独摇”,后人以讹传讹,遂称“鬼督邮”,此为一说。还因“其专主鬼病,犹司鬼之督邮也”,此又为一说。按照后一种说法,徐长卿也能治疗“鬼病”,所以,在《神农本草经》里,草药徐长卿亦名“鬼督邮”,但前者属兰科,后者属萝摩科,名同而物异,功用亦有别。至于为何又叫赤箭,那是因为本品茎如箭杆而色赤,故名。
天麻的异名较多,诸如离母、合离草、独摇芝、定风草、神草、白龙皮等,日本人还称之为都罗木,这大概是音译名。按照李时珍的解释,“赤箭以状而名,独摇、定风以性异而名,离母、合离以根异而名,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据《抱朴子》云:“仙方有合离草,一名独摇芝,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乜。”其实,这些都是人为的解说罢了。
每当初夏时节,天麻块根成熟后,从头部长出一根箭杆样的黄赤色独苗,谓之赤箭,高4-7尺。对于这支独苗,古时曾有“有风不动,无风独摇”之说,故谓之“定风草”。这只是因为天麻的杆单一直立,受风面积不大,一般说来,风吹时摇摆不够明显,给人的感觉是“有风不动”;而在阳光灿烂的晴天,尽管无风,由于气温增高,天麻杆在阳光照晒下变软,便慢慢向下弯曲,一点微风,也能使之摆动,因而就给人以“无风独摇”之感。
由此也可看出,我们的祖先观察事物是何等的细致。
3. 天麻生长之谜
天麻是一种奇特的药用植物,属多年生草本。它没有吸取养料的根须,也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只有一个长圆形的块茎在土里生长。由于它的植株地上无叶,地下无根,又喜生长于密林深处,自古以来被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百姓中流传着种种无稽之谈,什么“天麻天麻,天生之麻,老天爷播种,土地爷发芽”,什么“天麻天麻,神仙播种,深山发芽”。
还有种荒唐传说:“天麻叫仙人脚,不能家栽,栽了就会飞”。就连李时珍也认为天麻是“茎如箭杆,根如人足”的“神草”。因而,千百年来,它的奇特的生长繁殖方式,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掌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奥秘终于被揭开了。原来,在很多年以前,天麻是有完整的根、茎、叶的,在它的根部寄生着一种蜜环菌,久而久之,天麻块茎皮层细胞内逐渐产生出某种溶菌酵素,它能起溶解消化侵入菌丝的作用,因而,天麻变成靠蜜环菌供给养料而发育壮大的植物。蜜环菌本是个好吃懒做、侵略成性的寄生性真菌,它碰到天麻的种子或地下块茎时,即侵入天麻表皮,并逐渐向木栓层挺进,妄图借以养肥自己。
但天麻有一种反守为攻的绝技,就在蜜环菌得寸进尺之际,它已陷入天麻块茎消化层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时天麻消化层的内部细胞分泌出大量化学物质,慢慢将蜜环菌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由于天麻和蜜环菌的长期共生,使天麻逐步退化了原有的全部根系,叶也退化为无叶绿素的膜质鳞片,全株只剩下生有穗状花序的地上花茎和肥大的地下块茎,而变成今天这样的“光杆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