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图:胃癌三角&胃癌四角
目前十堂课程内容已全部推送完毕,敬请观赏
▲点击以上链接可进入课程页面▲
【本公众号仅做为学习笔记使用】
【胃癌三角】
中村在其著作《胃癌的构造》中写道“胃固有粘膜发生胃型胃癌的未分化型腺癌,肠上皮化生会发生肠型胃癌的分化型胃癌。并且,胃癌发生的背景粘膜(场)-肉眼型-组织型三个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胃癌三角'理论。
中村将组织型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肉眼型分为:凹陷型与隆起型;背景粘膜(场)以F线为界分为:F线内部区域,F线附近区域,F线外部区域进行了讨论。
F 线是指胃底腺被认定为连续性的区域的边界线。
f 线定义为限制胃底腺粘膜存在于巢状区域的线。
F 线内部区域包括胃体部和穹隆部广泛存在着胃底腺;
F 线和f线的中间带存在着胃底腺、幽门腺、假幽门腺、肠上皮化生马赛克状混合在一起;
f 线的肛侧存在着幽门腺、假幽门腺、肠上皮化生。
具体来说,在F线内的胃底腺粘膜上产生的癌呈凹陷型(0-IIc)未分化型腺癌(胃型);F线外部的肠上皮化生的幽门腺区域/中间带,隆起型(0-IIa)的分化型腺癌(肠型)的频度高,而凹陷型(0-IIc)未分化型腺癌(胃型)的频度低。
▼胃癌三角以一图概括之:
无萎缩的胃底腺粘膜领域或萎缩边界线(F线)附近常注意未分化癌,重点寻找退色调病变;
萎缩肠化区域注意分化型胃癌,重点寻找发红的凹陷或白色隆起性病变;
这个理论最初是在1980年提出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还没有接触到H.P 感染和胃癌的关系,没有考虑到胃底腺型胃癌,小凹上皮型胃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组织类型。
【胃癌四角】
近年来除菌得到广泛普及,因此H.P 现症感染的胃相对减少,H.P 除菌后胃癌增加,另外H.P 感染率显著下降,H.P 未感染者增加,胃内H.P 未感染粘膜产生的胃癌开始受到关注。既往的报告显示H.P 未感染胃癌的比率约为0.66%、0.42%和不到1%,最近报告显示增加到了2.5%,胃癌的背景胃粘膜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为了理解胃癌的成立,需要理解:1.背景粘膜;2.肉眼型;3.组织型三个要素,另外加上4.H.P 感染状态的“胃癌四角”。以下是根据H.P 感染状态不同(H.P 未感染、H.P 现症感染、H.P 既往感染)的“根据背景胃粘膜的早期胃癌诊断”的具体叙述。
H.P 未感染胃粘膜发生的胃肿瘤
先以概括一下H.P 未感染胃癌的四种背景和七种常见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