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作业之107,章法入门,考虑汉印印面的红白关系
今天发布汉印作业的第107方,就是这一方:
(汉印“武进长印”)
武进长印,西汉官印,2.31厘米见方,临摹时请尽量选择同样大小的印面。临摹这一方印,也请尽量在完成前100方汉印,对印面点画、线条具备一定刻画能力之后再行接触。
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方印印面跟上一方作业中说的“逼边”原则有矛盾。为什么这方西汉官印在印面的四周留出了明显的红地边界,并且,“进”字与“武”字也有明显的红地块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汉印的章法表现中我们应当注意到的“红白关系”。提到“武”这个字,大家似乎比较熟悉,因为在前100方汉印中第4方作业时出现过这一方:
(汉印作业的第四方“武陵尉印”)
当时讲,这种三密一疏也是汉印章法的一个典型特征,字形基本不做调整,任疏任密,武字字形天然会出现一块红地,而武字中的斜线又与印字的斜线、尉字的斜线形成了良好的呼应,而陵字又端端正正地放在那里,又形成了动与静的呼应,使整方印看上去动感十足又端庄大方。这是章法处理的一种方法:不做调整。
当然,汉印里还有出现“武”这个字的,比如这一方:
(汉印“武陵守丞”)
注意,这一方中的武字对相应的斜线全部做了方折处理,而经过处理之后,武字处的红地基本消失,代之的是密密匝匝的排叠线条,整方印在“满构”原则之下密实安静,端庄大方。这又是一种章法(字法)处理方法:盘折笔画,
以上这些在章法上任疏任密、字法上的盘折方化处理,是汉印的一般处理方法,相对朴实,不花俏。
今天我们再看含有“武”这个字的这方作业,我们要开始接触汉印章法中一个典型的章法处理手段:疏密调整。调整疏密是为了构成印面协调统一的“红白关系”(关于疏密,还会在以后的文章里多次强调),因此,今天要说的其实就是汉印印面的“红白关系”。以前无数次在提及章法时提到“疏密”这两个字,这方印只是其中的一个初级的例子。
我们看,今天这方印中,“武”字因为字形原因,如果不做字法调整处理,就必然有一块“红地”出现,如“武陵尉印”中的“武”,如果对字法进行调整,就是填实这一块红地,如“武陵守丞”中的“武”,聪明的汉代印人还有他们另外的做法,“武”字保持不动,调整另外的“进”字。
(进字经过调整后出现了呼应武字的红地)
关于“进”字可以进行的调整有这样几种(均选自汉印):
(进字不同的处理方法)
进字常规的字形如上图中的(1),如果遇到狭长印面需要满足,会调整为(2)的样子,如果为了适应字形由包围结构转向左右结构可以用(3)或者(4)的处理方法,但本作业中,不仅将进字左右结构处理了,还把右边的“隹”部的右半边向上调整,在下面形成了一小块红地进行呼应,印面形成了两块互相呼应的红地。整个印面有这两块突出的红地,在红白关系与隐形边框处理中,这方印就故意没有做“逼边”处理,作用两个:1、左边强化了红,使红地足以与右边的红地相照应、对抗,以保证平衡;2、右边弱化了两块红地的影响,使两块突出的红弱化、消失在大范围的红地中。左右红边框起的作用是相反的,但这种相反方向的作用正好使整个印面更加和谐统一。
再说说为啥没“逼边”,试想,如果还按照一般的处理,将这一方印处理成“逼边”的四个字,这一方印那两块突出的红地是不是就会“险”得有些过了,整方印就会显得不安详、不端正了呢?尽管显得古气了许多,但显然不够安详而略显狰狞了,这跟汉印的端凝浑厚稚拙气质是冲突的。如下图:
(做“逼边”处理后的效果)
由此看,既做局部的调整(“进”字的调整)让印面更加活泼有生气,又在边界处理上做全局处理,使印面四个白字在印面大面积的红地中更加安详、平静、和谐,有更加合理的红白关系,古人真是高明啊!
(【老李刻堂】之212)
给苹果手机用户备的打赏码在下面,不打赏而又能支持布丁的方法是分享和转发布丁的文章,谢谢!
公众号:三个小布丁 个人微信号:sangexiaobu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