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侃阳:中医若不守正,何来创新?

近期,中央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问题作出了重要的指示,其中国家领袖所说的“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几句话尤为重要,直接指出了未来中医事业的发展方向。

所谓[传承精髓],是指不可抛弃五千年来中医发展的各项成果,是指尊重中医学说的学术规律、以及接诊的临床规律,是指依据中医的传承方式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承。所谓[守正创新],是指在守正的前提之下进行创新发展。很显然,守正的意思是指遵循和维护中医学说的学术规律,而不是去破坏它,更不是像[中西医结合](包括中西医融合)思维那样用西医来去改造它,取代它。

何谓中医之[正]?简单说来就是中医之道,就是中医学说的学术思维体系。我们知道,西医临床属于经验医学,只要缺乏实验室所研究出来的经验结论(包括诊断疾病的各项检验数据、相关药物的使用、及其剂量等等),西医临床医生就会举步维艰。中医临床属于理论医学,临床面对所有患者,都是依据[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等学术规律,找出相应的[病态证型]所进行有效整体调治。所以说任何中医药疗法都必须遵循中医上述学术规律才会有可能发挥出最大的临床效应。

我们以非典为例。在非典流行初期,当西医临床医生还在等待实验室找寻相关致病病毒的时候,中医临床医生就已经开始运用温病学说进行有效的对抗了。而且预后显示,西医临床所治愈的患者基本上都因为肺空洞、股骨头坏死而失去生活能力,而中医临床所治愈的患者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试想,如若中医临床当初不愿意“守正”、而改换为奉行西医“杀灭致病病毒”的临床治病学术思维的话,非典的防治工作就不可能会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功;因为中医也不存在能够直接杀灭病毒的中药。由此可见,要想发展中医,在中医临床舍弃中医之道,而去推行[中西医结合]的作法是违背医学学术规律的。

中医的学术规律是什么?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学术思维的整体观念。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诸内者形诸外”,只要机体的阴阳五行失衡,就会出现相应的外在病态体征。中医临床所奉行的是整体对抗学术思维,根本就不是西医临床那种局部对抗的标靶治病思维。也就是说,临床面对患者任何不适时,中医师都可以通过[四诊八纲]收集局部病态体征,再将局部病态体征扩展至机体的整体状态来认识,并归纳出患者的整体[病态证型]而进行相应的[辨证论治]。这种通过对于机体整体调节来消除局部[病态体征]的治疗思维,使得中医临床能够面对各种疾病(包括所谓的绝症、疑难杂症、新型疾病);同时在治病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机体回归到[阴平阳秘]的相对健康状态,故而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具体来说,中医之道就是通过[四诊八纲]进行病态体征的采集,而不是依赖西医临床的检验数据;是关于[病态证型]的临床诊断,而不是西医所造出来的那些疾病名称(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是通过[辨证论治]所进行的整体调节,而不是局部对抗的标靶治疗;是通过整体调节改善和消除相关病态体征,而不是罔顾患者生命机体而大力杀伐的标靶治疗……。

还有,中医临床使用中药的法则是[有是证,服是方,用是药],不是西药的对症治疗。中药的特性是[四气五味]等学术规律,不是西药所谓的[成分论]。中药的效用取决于临床用药是否做到[药证相符],不是所谓的[有效成分论];我们知道,麻黄和麻黄根同样都含有伪麻黄碱成分,但麻黄发汗、麻黄根敛汗,二者临床功效却完全相反,可惜目前还没见到有谁能够用[有效成分论]来诠释这种临床现象。中药的毒性主要反映在[药证相反]的错误用药上,而不是什么[毒性成分论];我们知道,人参、燕窝都不含所谓的毒性成分,可是也会常常导致中毒问题,可惜目前也没见到有谁能够用[毒性成分论]来诠释这类问题。所以说[中西医结合]用西药的学术规范来“创新”中药的药性、及其使用,其结果不但无法遏止乱用中药的问题,还导致不少中药由于所谓“毒性成分”问题而遭禁用,严重地伤害了着中医临床用药。

近六十年来,中西医结合论者违背[守正],大量地“创新”,将中医西医化。他们除了培训出一大批不[守正]的中西医结合医者之外,还拼凑出一大批中西药混用的[新药],其中很多品种都给民众带来相当大的伤害。他们还甚至还将中药的摄入方式“创新”为注射剂型,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仅“刺五加注射液”一项,就夺去了十多人的生命。

大量的西医医生和中西医结合医者不守中医之正,违背[有是证,服是方,用是药]等中药服用法则,“创新”出依据西药的用药规律使用中药,严重地危害着民众的身体和生命。譬如他们将中药木通当作减肥药让患者长期服用,导致大量的患者出现肾衰竭问题,乃至死亡;他们将龙胆泻肝丸当作保养药让患者长期服用,导致无数患者出现肾衰竭、膀胱肿瘤等问题;他们让患者长期服用何首乌乌须发,导致无数患者出现肝损伤……。这样一些不守正的“创新”危害了多少患者,这些难道还不够引起各界的警觉和重视吗?

或许有人会以屠呦呦教授从中药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例、来论证不守正而创新的合理性。事实上,屠教授成功获得诺贝尔奖一事与中医毫无关联,她所从事的工作纯属于西医的学术范畴。我们知道,青蒿素并不具备[四气五味]等中药学术规律,其使用也属于局部对抗的标靶治疗;依据这一学术规律,疟原虫必将很快地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可是中药的使用是不具备这个特性的。

其次,屠教授所采用的制药流程完全属于西医药制作方式,西医从诸多动植物体内提取过许多的[有效成分](如金鸡纳霜等),但这只是西医拓展药源而已;原材料是否属于中药的问题当然不应该成为判定青蒿素制作属于中医范畴的依据,屠教授声称受到中医经典的启发而“拧生药取汁”的说法当然也不应该成为判定青蒿素制作流程属性的依据。

应该说,从屠教授身为西医化药研究者、青蒿素的整个制作流程、以及青蒿素的药物属性等各个方面来看,统统都属于西医药的学术范畴之内。由此可见,青蒿素的创新成果与中医药毫无关系,屠教授所守之[正]应为西医药学术之正,根本就谈不上守不守中医之正的问题。如若因屠教授获诺贝尔奖就成为中医业界代表的话,纯粹属于李逵扮新娘似的大笑话,因为再怎么装也装不像。

事实上中医五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创新,只不过这些创新都是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原则下进行的,其创新成果不断地充实着中医学说,使其更加趋于完善。远的不说,东汉时期张仲景在瘟疫流行的治疗过程中创立了[六经辨证]学术规律,正式确立了“理、法、方、药”俱全的临床治疗法则;清代瘟疫流行时期,由于[六经辨证]无法有效地抑制瘟疫流行,于是出现了温病学说,其中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创立了[三焦辨证]等温病辨证方法。这些中医学术的创新,无一不是在[守正]的前提之下达到的,故而领袖会指示说中医的发展必须[守正创新]。

上述显示,中医学说的发展存在着自己的规律,存在着一定的时空,根本就不是某些人为臆想的“科学化”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的。六十年来的[中西医结合]基本上都是中医西医化,其结果很清楚,不断没有促进中医学说的发展创新,反而使得中西医学术思维概念混乱,更使得中药中毒的临床事故丛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但没有[守正],反而用西医学术思维来改造和取代传统中医之道。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不但严重地伤害中医事业,而且也让民众一次又一次地充当着白老鼠的角色,其健康和生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摧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不守正,谈何创新?领袖“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说得太好了。很显然,发展中医就只能够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建立独立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摒弃西医式管理中医药的管理规范,建立师承教育为主体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建立以中医师个人为主体的中医馆、中医堂等服务模式,加强中药种植、采集、炮制等监督规范管理制度等等。

总之,只谈创新,不谈守正的说法和做法都是违背中西医学术规律的,也都是违背领袖指示精神的,因为任何不守正的作为都会改变中医学说学术结构。过去六十年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不守正的前提之下,越是[创新],离开中医正途只会越远;譬如那些接受[中西医结合]教育的许多[中医师]根本就不具备[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等中医学术思维,那些所[创新]出来的黄连素、麻黄素、青蒿素都不具备中药的[四气五味]学术规律,只能依据西医的用药规律来使用等等。

所以说,若不守正,奢谈创新毫无意义;因为如若不守中医之正,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中医的创新。

(0)

相关推荐

  • 张玉芬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活血清热利湿法辨治免疫性不孕的研究

    张淑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张玉芬,女,汉族,1938年出生,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人.196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1975年-1976年在山西省西医离职中医班学习.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 ...

  • 姚希贤

    他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慢性肝病治疗上主张以"瘀血证"立论,重用丹参益气健脾辨证用药:研制出"胃忧康",创用中药"灭HP(幽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3

    认知疾病能够惟一吗?能够以西医惟一吗?<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思维形式的区别不在于一些形式反映一些客体,另一些形式反映另一些客体.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别的方面:同一个客体(或 ...

  • 中药复方治疗狼疮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刘小静 张赛 郭晓艳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整理中药复方治疗狼疮性血管炎,归纳总结出中药治疗狼疮性血管炎的思路方法.方法:回顾近 0年来中药复方治疗狼疮性血管炎的研究概况.结果:发现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 ...

  • 岐黄纵横:中医该如何“守正”和“创新”?

    原创 岐黄火炬 岐黄火炬 2019-10-27 王君平: 中医药难"守正",导致特色优势不再,原因在于"以西律中".今天的中医被要求用西医的标准来验证,中药有效 ...

  • 传统中医的守正与创新否泰论

    传统中医的守正与创新否泰论

  • 守正与创新

    读别人送来的书稿,企业家自传,里面有一句很通俗的话:企业不发展等于死路一条,但盲目发展会死得更快.从中,我有点启发,读出了两个关键词:守正与创新. 好企业的价值不仅仅是推出好的产品,更在于不断创新,在 ...

  • 凤凰网美食主编餐桌丨从食材到方法 粤菜的守正与创新

    在中国美食广博谱系的众多分支中,善于吸收与革新的粤菜却独有一味. 广东,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通商口岸,开放包容的环境促进了一方餐饮文化的发扬.食材汇聚,名家荟萃,在粤菜中,延续百年的传统技艺与脱 ...

  • 从书法大师楷书的对比,探讨书法作品得失,守正还是创新?

    近几天忙着给学生上课,所以没有及时的更新文章和视频,毕竟给学生上课是一件极其光荣而谨慎的任务.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由于我本人水平不限,所以就更加的慎重,不敢过多加入我个人的思 ...

  • 传承发展,守正创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拜师仪式成功举办

    跟师学习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重要的一环,为更好地传承我院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医住培医师的培养,我院于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举办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拜师仪式" ...

  • 【健康讲座】科学中医与守正中医探讨

    一.讲座背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健康是1,其余都是1后面的0",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尤其是经历了此次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各位校友,也都在为达到&quo ...

  • 从概览中医学术流派渊源中发现“守正创新”规律

    ​中医学,在历史的长河中百家争鸣.流派林立,可谓群星璀璨. 发展至今,按地域可划分为: 一.新安医学: 医学自北宋钱乙改制而创六味地黄丸为萌始,至刘河间与朱肱大开言辩而时方兴起,再至明代汪机奠基新安医 ...

  • 中医气学的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 华文中医故事(一)

    "遵循中医发展规律,坚守中医临床思维,传承中医特色技法,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法宝." 中医气学起源于上古时期,奠基于春秋战国,以后历代有所发展.远在两千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医学著作和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