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修宝教《短诗三首》
第五届当代教育大讲堂·渝州之秋“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落下帷幕。此次,不虚此行,思想再一次受到冲击,收获自然不少。先来复盘一下听黑龙江省级小学语文教研员杨修宝执教的《短诗三首》感受。
《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冰心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反复歌颂着爱的赞歌,其中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歌颂是最引人注目的主题。因此,引导孩子感受诗歌赋予的情感,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主题。朗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杨修宝老师“读中悟,悟中读”的教学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教学“聚集思潮”部分,对我的冲击特别大。在“聚集思潮”环节,杨老师让学生进行“轮读”,效果不错。可在随后的“接读”环节,学生进行“接读”,学生读了两次还是混乱得不行。我以为这是杨老师处理失误,略感惋惜。随着后续环节的推进,我竟然意外发现,这恰恰是杨老师所需要的效果,他要用朗读体验的方式,层层推进,让学生在特别的朗读过程中逐步理解 “思潮”的意思。巧妙绝伦!直接看实录吧:师:我们来聚集“思潮”。"思潮"什么意思?懂吗?请你说。生:我觉得应该是思考的潮水疯狂地涌过来。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们领同学们来读一读。我先教同学们连读。我读:“大海啊!”第一组接着读第二句,第二组读第三句,第三组知道读哪句吗?第三组读完,第四组紧接着读。我们来体会一下,看哪个组声音洪亮一点啊。生分组轮流读: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思潮里没有波涛的声响?师:声音像波浪一样,思考的问题也是这样。一个问题想清楚了,就想下一个问题。师:这次我们接得快一点,声音洪亮一点,整齐一点。我们来再读一次。我先读“大海啊”,第一组接着读,他们读完第二组的同学紧接着读,听明白了吗?第三组知道读哪一句吗?生:知道了。师:第四组呢?他们刚读完便接着读第四句。生分组接读。师:这就是思潮,可有时候有时一个问题来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有时不是这样,这个问题还没想清楚呢,第二个问题又来了。这两个问题纠缠在一起的时候,第三个问题又来了。师:听懂了吗?我们再来读一次,这次有难度哦。我读:“大海啊!”第一组还读第二句,当第一组读到“哪一颗星”的时候,第二组就要接读第三句,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第二组读到“ 哪一朵花”时,第三组就开始读接读第四句。你们一定要认真听,不认真听就会被别人带跑。你大点声,你才能跟上你的队伍。听明白了吗?准备好好了吗?准备好,预备。生分组接读: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思潮里没有波涛的声响?(读得乱,现场一片哄笑。)师:听清楚了吗!再试一遍。生继续接读,还是乱。师:还需要再读一遍吗?还是乱糟糟的,对不对?不读了。师:你看,有的时候思考问题就是一个问题想清楚了再想,而有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好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这就是什么?生:思潮。师:这时,你明白了吗?真明白了?生:真明白了。师:假如我现在站的方向就是大海,你能不能像作者一样,面朝大海也有这些思考的问题,把你的思考告诉我。准备好了吗?生读: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思潮里没有波涛的声响?师: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再来!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除此之外,这节课“读写结合”的浑然天成;抓押韵、标点、重音、声音的延长等专业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的画面;课堂结尾处,孩子们手持星卡,在空中摇晃的画面美不胜收。这些,无不让我感受到杨秀宝老师深厚的专业修养和设计的匠心独运。如果,以后因受杨老师的启发,我的课堂发生一些改变,值了!
您若宠爱,就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