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驱动组织变革,灵活用工潮会催生下一个独角兽吗?
互联网行业可谓是日新月异,2018年下半年,行业主题已悄然变为“产业互联网”。
先是腾讯进行了7年来的架构大调整,明确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两条腿走路的趋势;接着阿里巴巴进行了年度架构调整,成立了新零售技术事业群,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这一次调整的目的之一,便是要通过AI撬动产业互联网。不只是阿里、腾讯双巨头,百度、京东等巨头也都吹响了向产业互联网进军的号角。消费互联网天花板到了,产业互联网成为大趋势已是所有人的共识。
产业互联网改变的不只是产业本身,还有产业中的企业。
产品互联网驱动组织变革
产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AI、IoT、区块链)等,推动各行各业升级换代、效率提高和模式创新。被很多人忽视的是,产业互联网兴起,改变的将不只是产业本身,对于企业经营模式、组织形态和管理形式都将产生深刻的变革,企业经营模式将会发生变化,组织也将改变。
网约车司机不是被滴滴雇佣的员工;自媒体不是被今日头条雇佣的编辑……平台与自由职业者不再是雇佣,而是协作关系,这释放了个体的产能,丰富了平台的供给,降低了用人成本。从“雇佣”到“协作”只是互联网共享平台的用人变化,深层次看,各行各业的用人都在被重新定义。
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会“颠覆”企业现在的人事制度,很多岗位上演“机器换人”,诞生的新岗位用人需求无法被满足,人才本身会出现强烈供需不平衡;
另一方面,人力成本的高速增长与企业的快速扩张形成了矛盾,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涨,一些行业的一些岗位经常出现“用工荒”,而在产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很多新锐企业在资本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都快速扩张,进一步导致人才供给不足。
应对正在兴起的产业变革大潮,企业不只是要应用新技术、拥抱新模式、提供新服务,也要在组织、文化和理念上进行变革,第一步,就要在用人观念上拥抱变化。
企业用人观念一定要变了
零售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被产业变革冲击的行业。
走到大街上逛一逛就会发现,从服装到奶茶到水果到饰品到电器到杂货到零食再到面包店,每一个零售业都在验证马云提出的“新零售”趋势,在升级换代。无人零售短期内只能是概念,人依然扮演关键角色,包括店面整理、库存管理、咨询服务、收银核算等等。
在零售行业,人一直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比如星巴克,从店面服务到咖啡出品到会员获取再到周边销售,一切都靠收银员,正是因为此,星巴克一直提倡员工第一的“伙伴”文化,其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明确:
“在星巴克金字塔的顶部不是股东,而是我们的员工,中间是我们的顾客,底部才是我们的股东。”
然而今天,只遵循“员工第一”的规则,已经很难应对产业的冲击——今年,星巴克亚太区利润下滑,成为其近二十年来首次下滑,互联网咖啡新物种“瑞幸”和“连咖啡”对其影响巨大,以至于多年来坚持不做外卖的它,也不得不与阿里联手做起咖啡新零售。
星巴克面临“新物种”的冲击,只是传统零售业面临挑战的一个侧影,零售变革每天都在发生,但不论是传统零售还是新零售,最大的挑战不是商业模式本身,而是用人。
人力成本已经成为影响零售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
首先是招人难和用工成本高昂。中新网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零售服务业普遍年流失率在23%-35%,基层员工流失率占比为60%-70%,因为零售业岗位结构相对单一,工作门槛低,竞争空间有限,就造成岗位流动性大,企业留不住人。
其次是人力资源浪费一直存在。许多零售企业有明显的忙时和闲时,比如节假日是忙时,闲时员工成本有较大的浪费。还有,全职员工,成本高昂,五险一金,员工福利等亦是运营的一大支出,以阿迪达斯为例,五险一金费用约占其全职员工工资的40%。
最后是零售业对人才要求很高。店员直面顾客,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形成负体验,造成无形损失。新零售门店对员工要求更高——比如盒马鲜生的员工,不只是销售导购,同时扮演数据录入、商品盘点、导购咨询甚至App推广在内的诸多角色,这要求员工有相当高的综合素质。正是因为人才要求高,所以人力成本更高。
人力和物业是线下零售业最大的两块运营成本,然而新零售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通过对人货场的重构,形成比电商更高的效率,如果人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显然无法实现高效率。如何解决?在日前举办的36kr 年度WISE大会上,获得“2018零售创新TOP榜”、“企业服务最具影响力奖项”的灵活用工平台兼职猫分享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用灵活用工模式来满足产业升级下的人力模式重构需求。
灵活用工正在零售行业悄然兴起,成为跟新零售潮流一起上演的新趋势。
产业互联网引爆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用传统的话说就是“打零工”,用流行的话说是“共享用工”,区别于固定全职员工,灵活用工模式下企业与人才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动关系,企业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灵活按需雇佣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用人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不需要复杂的入离职流程,不会有人才的浪费,节省了成本,人才价值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把灵活用工仅仅对等为“做兼职”“打零工”“劳务派遣”“外包”是不全面的,这种方式其实是由兼职、劳务派遣合同工、自由职业者等类型的不同性质的岗位组成的——只要是在8小时工作制全职用工外的用人方式都可以算是灵活用工,比如直播平台与主播的协作关系、比如劳务派遣员工,再比如雇佣自由职业者,都属于灵活用工。正是因为形式多样,所以可以满足不同企业多样、灵活的用人需求。
深层次来看,灵活用工是人才的共享机制。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为不同企业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员工不会在一个固定企业“闲得慌”,企业不会被招人留人用人困扰,人才供给与用人需求被高效连接,进而得到释放——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供需连接效率。
服装零售行业标杆优衣库就尝到了灵活用工的甜头。面对人力资源成本的巨大压力,优衣库2016年开始尝试灵活用工模式,在全国多家门店均启用兼职店员,这些兼职店员来自兼职猫,排班的工时比例占到门店运作整体工时的30%-40%之间,由于灵活用工少了五险一金的支出,降低了人才招聘、维护和空耗等成本,大幅降低了优衣库门店成本。
名创优品也是灵活用工模式的先行者,这里直接援引一条媒体报道:
2016年,名创优品与兼职猫合作,采用了一套全新的用工方案,由1位全职带领1位兼职,有效缩短新员工所需的培训时间,实现门店快速复制。按照忙时闲时分班次配岗,用兼职替代全职,根据不同时段的用工需求匹配对应的人手,基于互联网兼职平台,招聘流程流畅快速,实现人员快速到岗,保证高峰有足够的人手,闲时无多余人员。据名创优品的HRD反馈,在使用了全新的管理方案后,全国门店有效节省了32%运营成本,名创优品通过兼职猫提供的统一招聘、面试、管理服务等一系列代招代管服务,提高门店招聘效率,为当时的扩张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
沃尔玛这样的连锁巨头也在尝试灵活用工,2016年1月,沃尔玛宣布闭店269家,涉及员工上万人。此后沃尔玛在三四线城市布局,以35%的兼职员工配合65%的全职员工进行运作,避开一二线城市纯电商带来的大冲击外,做“轻”运作转型尝试。
产业互联网驱动下,企业在变革用人模式,拥抱灵活用工潮,克服人力成本的水涨船高和快速扩张中的用人痛点。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趋势下,出现了钉钉等全新的企业沟通工具,以及各种面向销售、财务、人事、服务员的SaaS工具,让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考核、员工与员工的协作,变得更加容易,兼职员工也可以发挥出同样效能。正是因为此,越来越多的服务、餐饮、新零售、互联网企业,用“零工”替代全职,节省企业运营及人力成本。
90后新生代的求职理念也在变化,曾经,中国人青睐固定工作,崇尚所谓“铁饭碗”,因为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年轻人的工作观念正在改变,特别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很多年轻人开始接受全职工作外的自由职业工作模式,比如做自由撰稿人、网络主播、私人教练、翻译等等。灵活用工服务平台的代表兼职猫创始人王锐旭曾透露,他们调查中发现很多‘95后’甚至‘00后’都乐于以一种相对自由的无约束状态去生活工作。灵活用工在就业时间和方式上都比较自由、可以确保收入、具有更大选择空间,满足了年轻人的求职习惯。
灵活用工潮正在中国涌现,兼职猫数据显示,注册并应用了灵活用户模式的企业已超百万家。而兼职猫联合HRoot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2017年3年间我国灵活用工比例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不过,相对国外而言,目前灵活用工在我国还处于早期。来自CIETT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灵活用工比例为32%,日本为42%,中国只有9%,这意味着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2018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在390亿元左右,2016-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在23%左右。
在灵活用工潮兴起的大环境下,存在新机会。传统用工模式催生了智联招聘等大型招聘网站以及拉勾网等明星创业公司,灵活用工赛道同样有不少具有实力的玩家,比如前面提到的兼职猫,在连接拥有灵活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和灵活用工企业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定制的服务,包括统一招聘、面试、培训、管理、社保、薪酬管理、薪资代发、体检和其他HR服务,帮助企业高效而灵活地用好灵活就业人才,不只是名创优品和优衣库用上了其服务,永辉超市、美团旅行等知名企业都已经在使用兼职猫的服务,因为发展势头强劲,其在年中宣布完成C轮融资,成为第一个进入C轮的灵活用工玩家。
产业互联网涉及到太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一定不会只是少数巨头的菜,不同产业,以及巨头与不同产业间,都会出现大量新机会,有望诞生大量独角兽乃至现象级公司,现在看来,就连招聘人力这个垂直场景的灵活用工模式,都是一个千亿级市场,有望诞生独角兽,相信在产业互联网大潮中,更多独角兽正呼之欲出。
热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