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初九 潜⑴龙⑵勿⑶用⑷。
【译】初九 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
注释: ⑴“潜”隐藏。《周礼·阍人》:“潜服贼器不入宫。”
⑵“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⑶“勿”副词。不。《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⑷“用”使用,采用。《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乾】初九 象曰潜龙勿用,阳⑴在⑵下⑶也。
【译】象 “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是因为龙皮存在质量差的问题。
注释: ⑴“阳”伪装,假装,表面上的。《战国策·赵策》:“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
⑵“在”存在。《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⑶“下”等级低下,质量差。《论衡·逢遇》:“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
【乾】初九文言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初九 文言:“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怎么分析判断这句话呢?老师说:“才能出众者的品行就喜好隐居。不会因为世俗而改变初衷,不树立自己名声,隐匿世间不会觉得烦闷。有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遇到使人忧虑的事情就离开,执着的态度不可能动摇。这就是隐藏龙的寓意。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潜龙勿用”,何⑴谓⑵也?子⑶曰:“龙⑷德⑸而⑹隐⑺者也。不易⑻乎⑼世⑽,
【译文】“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怎么分析判断这句话呢?老师说:“才能出众者的品行就喜好隐居。不会因为世俗而改变初衷,
注释: ⑴“何”副词。怎么,哪里。《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
⑵“谓”以为;认为(对某一事物经分析思考后所作的判断。)。《尚书·泰誓中》:“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
⑶“子”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
⑷“龙”喻才俊之士。《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⑸“德”道德,品行。《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
⑹“而”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⑺“隐”隐居。《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哙﹞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⑻“易”改变。《孙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⑼“乎”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论语·雍也》:“于从政乎何有?”
⑽“世”世俗。《易·干》:“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王弼注:“不为世俗所移易也。”
【原文】不成⑴乎名⑵,遯⑶世⑷无闷⑸。乐⑹则⑺行⑻之,忧⑼则违⑽之,确⑾乎其⑿不可拔⒀,潜龙也。”
【译文】不树立自己名声,隐匿世间不会觉得烦闷。有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遇到使人忧虑的事情就离开,执着的态度不可能动摇。这就是隐藏龙的寓意。
注释: ⑴“成”树立。《战国策·秦策》:“以成伯王之名。”注:“立也。”
⑵“名”名声,名誉,名望。《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⑶“遯”隐匿。《尚书·说命下》:“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
⑷“世”天下,世间。《左传·成公十二年》:“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
⑸“闷”烦闷。《战国策·楚策一》:“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不知人。”
⑹“乐”喜欢。《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⑺“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便,那么。《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⑻“行”做,实施。《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⑼“忧”担心,忧虑。《吕氏春秋·知分》:“禹仰视天而叹曰:'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
⑽“违”离开,背离。《说文》:“违,离也。”
⑾“确”执着。唐柳宗元《序棋》:“房生直温,与予二弟游,皆好学。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
⑿“其”助词。在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诗经》:“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⒀“拔”变易,动摇。《韩非子·解老》:“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
简评:从这段文言看出:此人做法很不负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君子要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这是乾卦的中心思想,岂能凭自己好恶任意而为之?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如此散漫随意安能称为具有君主品德之人?
此段文言所说的藏匿自己是出于主观愿望,按自己意志进行的;而“潜龙勿用”本义是龙皮质量差而不得不藏起来,不符合爻辞本义,所以此文言比喻是不恰当的。
【乾】初九 文言又曰:潜龙勿用,下⑴也。
【译】文言 “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是因为质量差。
注释: ⑴“下”等级低下,质量差。《论衡·逢遇》:“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
【乾】初九 文言又曰:潜龙勿用,阳⑴气⑵潜⑶藏⑷。
【译】文言 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是将龙表面上用于伪装的器具——龙皮悄悄地隐藏起来。
注释: ⑴“阳”伪装,假装,表面上的。《战国策·赵策》:“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
⑵“气”通“器”。器具。《逸周书·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气必良。”
⑶“潜”秘密地,偷偷地,悄悄地。《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
⑷“藏”潜匿,隐藏。《礼记·檀弓上》:“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乾】初九 文言又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译】才德出众的人要有高尚品德才能做官,做每天都能够在官场出现的官。乾卦初九的“潜”这是在告诉人们,由于隐藏所以没有在官场出现,因为做官的才能还不成熟。所以才德出众的人得不到任用。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君子⑴以⑵成德⑶为⑷行⑸,日⑹可⑺见⑻之行也。
【译文】才德出众的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官,做每天都能够在官场出现的官。
注释: ⑴“君子”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⑵“以”要……做(作)……。《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⑶“成德”盛德。(古时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左传·成公十三年》:“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⑷“为”做,作。《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⑸“行”官名。又叫“行人”。《管子·小匡》:“隰朋为行。”
⑹“日”每日,每天。《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⑺“可”能够,可以。《左传·庄公十年》:“可以一战。”
⑻“见”显现,出现。《孟子·滕文公上》:“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原文】潜之⑴为⑵言⑶也,隐⑷而⑸未⑹见⑺,
【译文】乾卦初九的“潜”这是在告诉人们,由于隐藏所以没有在官场出现
注释: ⑴“之”这。此,这,这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⑵“为”表示判断。是。《论语·微子》:“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⑶“言”告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⑷“隐”潜匿,隐藏。《礼记·檀弓上》:“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⑸“而”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⑹“未”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仪礼·乡射礼》:“众宾未拾取矢。”注:“未,犹不也。”
⑺“见”显现,出现。《孟子·滕文公上》:“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原文】行⑴而⑵未⑶成⑷,是以⑸君子弗⑹用⑺也。
【译文】因为做官的才能还不成熟。所以才德出众的人得不到任用。
注释: ⑴“行”官名。又叫“行人”。《管子·小匡》:“隰朋为行。”
⑵“而”通“能”。才能,才干。《管子·枢言》:“戒之戒之,微而异之。”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⑶“未”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仪礼·乡射礼》:“众宾未拾取矢。”注:“未,犹不也。”
⑷“成”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成熟。《吕氏春秋·明理》:“五谷萎败不成。”
⑸“是以”连词。因此;所以。《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⑹“弗”不。《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⑺“用”任用。《孟子·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用之。”
简评:此段文言是说君子应努力出仕做官,暂时不能做官是因为做官能力低下,就犹如龙皮质量差不能用来在公开场合举起来舞动一样。这个文言寓意是紧扣“潜龙勿用”爻辞本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