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荆楚傅氏通谱》编纂工程启动告宗亲书
各位宗亲:
大家好!
《荆楚傅氏通谱》编纂工程是“中华傅氏通谱”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楚北傅氏”联谱议题的倡导和实践。
1887年,伯诚公后裔泽铣公等人拟定续修宗谱时,就与伯寿公后裔磋商联修宗谱事宜,并统一了字辈,后因“天不佑衷”未能如愿。此后,伯诚公后裔以“国”字四公为第一世并吸纳汉川“双凤科公”和“桃园仁公”两个独立支系,于1900年编成《楚北傅氏宗谱》且付梓发行;而伯寿公后裔于1905年修成《傅氏宗谱·楚北相国第》出版。在《傅氏宗谱·楚北相国第》1937版中,可以看到“与汉川订宗盟记”、(见卷一)“派名叙例四条”和“公订同取宗派” (见卷三)共三篇重要文献,它记述了当年联谱未遂的基本情况。该谱除编入伯寿公迁楚后裔全部世系外,还编入了“伯颜公起至其子敬初、复初迁楚世系”和“伯诚公起至八十九代迁楚始祖世系” (见卷四),这样也就为后来傅之鹏和傅云鹏二位先贤编修成全国《傅氏源流世系汇集·甲集》中的“甲二类”奠定了基础。当时,仙桃麻港的胜国公后裔也受到了联修《楚北傅氏宗谱》的邀请,但他们以“避免乱宗”为由予以谢绝,且于1908年单独编修了《傅氏宗谱·山阴堂》出版,在该谱中他们以“合族谱说”为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示了遗憾。
1947年,傅之鹏和傅云鹏二位先贤继承前人遗志,发起全国傅氏联修通谱并初见成效,他们以《楚北傅氏宗谱》《傅氏宗谱·楚北相国第》《傅氏宗谱·山阴堂》以及傅履公后裔所编《傅氏宗谱·清河堂》等旧谱为基本框架,综合联接武宁志公和澄、潞公等谱系后,编定为“甲二类”汇集成书(此书仅存孤本在武汉市图书馆)。当年,傅之鹏和傅云鹏二位先贤计划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全国傅氏通谱的大业,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半途而废,实为憾事!
1988年,在民间修谱“禁锢”几十年后,傅之鹏之子傅继业“子承父业”,率先发起修谱,并通过其学生傅烈砚(楚北傅氏辅房人)等人邀请集中居住在荆楚大地的傅氏同宗以“甲二类”为基础联谱,试图先将伯颜、伯寿、伯诚、(伯)履四公后裔联合在一起修谱,后因意见不一,没能如愿。
但是,原《楚北傅氏宗谱》中有国泰房居英山堡的少数人和国选房居柴林咀少数人因丁钱已上交给仙桃谱局,同时也觉得无论上谱在哪里都是姓傅,况且傅之鹏的谱书已经明明白白写入了“国辅、国泰、国选”三公及其子辈,所以被编入了以伯颜、伯寿、(伯)履三公为主体的《傅氏宗谱·版筑堂》之中。(《傅氏宗谱·版筑堂》以“曰霖”支下和“熙”支下为分册书名将其收编)。
十多年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傅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并扛起了编纂《中华傅氏通谱》的大旗,展开了一系列宣传和发动工作,但因众多难于言表的原因而出现波澜。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楚北傅氏宗谱》第四修谱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
《楚北傅氏宗谱》总编傅正浩、国泰房主编傅社成等人在修谱过程中,广泛地与荆楚大地上其他宗支族群进行了交流,主要联络对象有:傅献雄、傅超华、傅学斌、傅新生、傅烈鹏、傅佐坤等人,通过长达六年之久的反复商讨论证,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甲二类”为基本框架,联合修谱,取谱名为《荆楚傅氏通谱》)。首先将集中居住在荆楚大地上的伯颜公、伯寿公、伯诚公、伯履公四“共祖”后裔联谱。
综上,《荆楚傅氏通谱》编委会(筹)定于2017年4月16日,在仙桃麻港相聚一堂,共商“团结”修谱的大事。
特此通告
《荆楚傅氏通谱》编委会(筹)
2017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