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涛教授辨治眩晕典型案例分享(二百一十一)
一般情况:患者,陈某,男,47岁,地址:郑州市中原区陇海西路,2019年07月02日初诊。
主诉:间断头晕5月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5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头晕,呈阵发性,尤以下午明显,时测血压正常。近1周来头晕症状加重,伴耳鸣、咽痒,时有畏寒、乏力,平素纳可,眠欠佳,大便粘,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沉细。BP:110mmHg/80mmHg。既往史:否认其他病史。过敏史:未发现。
中医诊断:眩晕病
证型:痰浊中阻证
治法:和解清热,化痰安神
初诊方药:
2019年07月09日二诊: 患者诉 服药后头晕 较前明显 减轻,耳鸣、 咽 痒稍 有 减轻, 平素 纳可,眠转 佳 ,大便粘,小便色黄,舌质红,尖红甚,苔黄腻,脉沉细。
处理:2019年07月02日方加磁石45g,蝉蜕12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按语: 患者以“ 间断 头晕5月 余 ,加重1周 ”为主诉来诊,以头晕、耳鸣、咽痒为主要症状,属祖国医学中的“眩晕”病范畴。眩晕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自觉头晕或自身及身外景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至昏倒等症状。眩晕病因多分为本虚与本虚标实两类,本虚多为阴亏、气虚亏虚、髓海不足等;本虚标实多为肝阴亏虚,肝火上扰,或脾胃虚弱,痰浊中阻等。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对于眩晕病因病机的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其《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丹溪心法·头眩》中则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对于眩晕的治疗,《医学正传·眩晕》中言:“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以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指出治疗眩晕当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辨证治之。本案患者为中年男性,体型肥胖,嗜食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成痰,痰湿中阻,波及肝胆,肝胆失舒,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 结合患者病史,四诊合参,辨证当属 痰浊中阻证 ,治疗以 和解清热, 化痰安神 为主,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二陈汤加减应用。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配以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半夏 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配以茯苓健脾渗湿,干姜温中化饮,以杜生痰之源;天麻、菊花、罗布麻平抑肝阳,息风止眩;金盏银盘、鬼箭羽清热活血;荷叶、葛根升发清阳; 龙骨、牡蛎重镇降逆,安神镇惊; 诃子温肾固精,以助元阳;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 和解清热, 化痰安神之功。患者二诊时头晕较前明显减轻,仍有耳鸣、咽痒,故于原方中加入磁石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蝉蜕疏风散热,息风止眩,利咽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