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孟子》赏析(13)舜与跖之分
《孟子》赏析(13)舜与跖之分
——第三单元 义利之辨 第二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三单元的第二节,节选自《尽心上》。上一节,孟子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说明以利为先的危害和以义为先的必要。这一节,则从个人修养、与人相处的角度,来说明这个道理。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音zī)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音zhí)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音jiàn)也。”
“孳孳为善”的“孳孳”二字,与孜孜不倦的“孜孜”二字,同音同义,指勤勉而不懈怠。“跖”,是人名,相传为春秋时鲁国人。史书记载,他是当时一个横行天下的大盗。“间”字,读四声,指区别,不同。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的,是跖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
本章虽短,但中心突出,意在说明舜之所以为圣,跖之所以为盗,就在于为善与逐利的区别。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把以义为先还是以利为先作为判定君子和小人的界限。孟子继承并发挥孔子的思想,以“为善”和“为利”来分辨舜和跖的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以舜为榜样,“鸡鸣而起,孳孳为善”,就会日进其德,并造福他人,造福社会,这是成为圣贤、君子的光明大道;反之,以跖为榜样,“鸡鸣而起,孳孳为利”,就会成为强盗或小人。
这里所谓“孳孳为利”,是指那种违背仁义道德,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逐利行为。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孟子也说:“人亦孰不欲富贵?”(《公孙丑下》)可见他们都认可富贵利禄是人之所欲,他们的主张是,在义与利的面前,要把义摆在第一位,在符合仁义这一最高准则的前提下,获取个人的实际利益。对于那种置道义于不顾,唯利是图的行为,则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附:
【原文】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①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②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③也。”
——《尽心上》
【注释】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孳,音zī。
②跖:音zhí,人名,相传为春秋时鲁国人。史书记载,他是当时一个横行天下的大盗。
③间:音jiàn,区别,不同。
【译文】
孟子说:“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的,是跖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