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2本生诗解1天生人养物以养性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2本生诗解1天生人养物以养性

题文诗:

始生者天,养成者人.天子真情,真情能养,

天之所生,而勿撄之.天子之动,全天为故.

官所,官以全生.今世惑主,多官而立,

反以害生,失所.譬若修兵,以备寇也,

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失所.水之性清,

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

故不得寿.物以养性,非以性养.今人惑者,

性养物,不知轻重.轻重不知,重者为轻,

轻者为重.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为君悖,

以为臣乱,以为子狂.三者有一,无幸亡国.

今此有声,耳听必惬,已听则聋,必弗听.

有色于此,目视必慊,已视则盲,必弗视.

有味于此,口食必慊,已食则瘖,必弗食.

圣人之于,声色滋味,有取有舍,利性则取,

害性则舍,全性之道.真情所至,能取能舍.

世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多惑,日夜求之,

幸得遁徇,,舍本逐末,不得不伤.

【本生原文繁体】

  二曰: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能養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謂天子。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爲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則失所爲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備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則亦失所爲修之矣。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壽,物者抇之,故不得壽。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爲輕,輕者爲重矣。若此,則每動無不敗。以此爲君,悖;以此爲臣,亂;以此爲子,狂。三者國有一焉,無幸必亡。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已,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已,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則使人瘖,必弗食。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貴富者,其於聲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則遁焉。遁焉,性惡得不傷?

卷一 孟春纪 本生

【原文简体】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②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③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④,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⑤,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⑥焉,性恶得不伤?

【注释】
①本生:阴阳家的学说,即以养生为本。②撄(yīnɡ):触犯。③抇(ɡǔ):搅乱。④慊(qiè):快意,满足。惬意。⑤瘖(yīn):哑。⑥遁:通“循”,指放纵流逸而不能自禁。

【译文】

最初产生万物的,是天;养护生命并使他长成的是人。能养成天所产生的万物而不触犯它的,是天子。天子的行为就是做保全人的天性和生命的事。这就是设立官职的原因。设立官职是为了保全生命。当世糊涂的君主,滥设官吏反涂炭生灵,这就失去了设立官吏的根本。就好像操练军队来防备寇贼。如今操练军士反用来攻击自己,就失去操练军队的意义。

水本性清澈,泥土使它浑浊,所以不能清澈。人本是长寿,物欲影响了他,所以不能长寿。外物是用来供养生命的,不是用生命来供养的。如今的人,受迷惑的人大多是用生命来求取外物,不知道哪样轻哪样重。不知道轻重,那么就会把重的当成轻的,把轻的看作重的。如果像这样,那么每次做的事没有不失败的。用这样的方法当君主,是谬误的;这样当大臣,是昏乱的;这样当儿子,是狂妄的。这三样中,国家如果有一样,都不能幸存,一定会亡国。

如今有一种声音在这里。耳朵听了后必会满足,但听了后就会使人聋,就一定不要听。有一种颜色在这里,眼睛看了必会满足,但看了之后就会使人盲,就一定不去看。有一种滋味在这里,嘴上尝过就一定满足,但吃进去后使人哑了,那就一定不要吃。所以,圣人对于声、色、滋味这些东西,有利于生命的就择取,有害于生命的就舍弃,这就是保全生命的方法。世上富贵的人,其中沉迷于声、色、滋味的人很多,日夜追求这些东西,有机会得到就放纵流逸不能自禁。放纵了,生命怎能不受到伤害?

(0)

相关推荐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孟春篇

    <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二十余万言,是先秦学术思想集大成.不别门户之总结. 十二纪便以阴阳五行为纲,推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的易理,凸显中国文化的& ...

  • 本末倒置:孟春纪·本生

    ​本末倒置:孟春纪·本生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 水本来是清澈的,泥土使它浑浊,所以水无法保持清澈.人本来是可以长寿的,外物使他迷乱,所以人无法获得长寿. 外物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本生

    [原文]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贵公

    [原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於公. [译文] 从前,先代圣主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无私放在首位.做到公正无私,天下就安定了.天下获得安定是由于公正无私. [导读与分享] &l ...

  • 琅琊王氏,王方庆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 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祖軿,隋卫尉丞.伯父弘让,有美 名,贞观中为中书舍人.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2本生诗解2全德神和富贵伐性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2本生诗解2全德神和富贵伐性 题文诗: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 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 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天全神和, ...

  • 《吕氏春秋》卷3孟春纪2尽数诗解2形动精流食淡和神

    题文诗: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使之也.形气亦然, 形体不动,则精不流,精气不流,则气郁结. 郁处头则,为肿为风;郁处耳则,为挶为聋; 郁处目则,为䁾为盲;郁处鼻则,为鼽为窒; 郁处腹则,为张为疛;郁 ...

  • 《吕氏春秋》卷3季春纪2尽数诗解1毕数去害养生集精

    <吕氏春秋>卷3孟春纪2尽数诗解1毕数去害养生集精 题文诗: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 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至察,阴阳之宜, 辨万物利,以便利生,精神安形,年寿得长.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5去私诗解尧公腹义霸君不私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5去私诗解尧公腹义霸君不私 题文诗: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无私照,月无私烛, 春夏秋冬,时无私行,行其至德,万物遂长. 黄帝言曰:声色禁重,衣香禁重,味室禁重. 尧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4贵公诗解圣王至公无偏非私

    题文诗: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必先公正,则天下平, 平得于公.尝观上志,得天下者,得必以公, 失必以偏.凡主之立,生于公正.故洪范曰: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3重己诗解2适欲顺生节性自止

    题文诗: 假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殚,牛不可行, 用力逆也.五尺竖子,使引其棬,牛恣所以, 用力顺也.人主贵人,无贤不肖,概莫不欲, 长生久视,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长, 顺之自然;使生不顾,人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3重己诗解1重己达性寿夭自招

    题文诗: 倕也至巧.人爱己指,不爱倕指,有其利故. 人之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 苍璧小玑,有之利故.吾生我有,利我亦大. 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论其轻重, 富有天下,不可易之;论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1孟春诗解2王布农事禁杀非兵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1孟春诗解2王布农事禁杀非兵 题文诗: 情生天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 以生万物,草木繁动,天子有情,情通天地. 王布农事: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