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推迟HomePod上市至2018年,它算得上是完美的智能音箱吗?

HomePod作为WWDC 2017的压轴产品,也是苹果第一款智能音箱产品,大家都在期望它能革新市场。原本定于今年12月率先在美国、英国和澳洲开卖,然而苹果再一次“放我们飞机”,跳票至明年初上市。不过在中国,随着互联网企业抢占用户市场,目前遍地都是号称“智能音箱”产品,真的完美?我们真的有需求吗?

349美元的HomePod怎么看都像是一个高端音箱,不仅因为价格,还有它在音响上展现出来的高规格。配置参数方面,HomePod采用的A8处理器就可以秒杀市面上所有智能音箱,这可是等于塞了一台iPhone 6手机在里面,专门用来处理“空间感知”的运算,说白了就是要知道你在哪里发声,准确还原出语音指令,但实际效果有待上市后考察,以及多个HomePod可以组建多声道影响(壕必备)。

整个HomePod拥有八个音频单元,包括底部的圆圈排布的1个环绕音频单元,以及顶部有一个4英寸的低音炮,为了达到全向收音配备了六个阵列麦克风,如此豪华的配置,相比起高品质的音箱一点都不逊色,这就是HomePod展现出其基本的音箱功能的一面。

其次HomePod要成为一个智能音箱首要条件就是拥有智能语音交互,很明显作为苹果产品就一定是Siri,Siri作为苹果耕耘多时的智能语音助手,虽然在识别率、应用功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小编认为它的智能还是很局限。目前Siri仅支持中文在内的21种语言,对于自家应用可以说十分完善,但是一旦不懂你所说的东西就会帮你上网查找,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估计很多人买回家大多数场景还是用来语音切歌或者调整音量。

难道我349美元就是买了个音箱?智能去哪里了?其实HomePod还支持HomeKit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晚上回到家叫一声“喂Siri,开灯”就会帮你打指定的灯。HomePod具有更长远的意义,那就是作为HomeKit的控制中枢,看起来HomePod就是为智能家庭控制中枢需求所量身定制的产品形态。

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

目前智能音箱有三个核心关键问题:听见、听准和听懂,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拾音、识别和理解三个关键技术环节。拾音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必须保证让机器听得见声音,这部分主要是声学问题;识别是将符合要求的声音转化成文字,这部分主要是语音识别的问题;理解则是根据识别出来的文字,准确理解人类的指令、情感。

不仅是HomePod,目前市售的智能音箱都在攻坚最后一步——听懂你在讲什么,这是实现智能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产品都卡在这一关,对于我们人类千变万化的语言,想要准备理解出我们语义真的不简单,同一句话用不同语气将可能意思就不一样,Siri能认出来吗?不能?别家的呢?不能?在人类自然语言语义识别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智能音箱产品才算是完美。

另外苹果Siri对于国人来说,使用频率低得可怕,甚至直接关闭。因为这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一贯传统,对着一个冷冰冰的手机讲话,隔壁的人都会一副“Excuse me”的表情。况且一点也不好用,甚至是不知道该怎么用,小编就试过手机放在电脑前,电脑在播放视频中一句“犀利”就自动激活了iPhone的Siri,小编一脸“黑人问号”。

尽管这样,但小编依然憧憬智能音箱产品成熟的一天,因为语音操作实在是太方便了,比起你举起手机点来划去操作方便得多,那就是一句话搞定的事情。这种情况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如果你要和别人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发邮件快,还是微信/QQ你一句我一句快,亦或是直接一个电话交谈方便呢?

目前的智能音箱都算不上智能,但是个好开端

可以说,目前的智能产品都是互联网企业抢占用户群,为自家产品提供全新的入口,你看99元、49元的叮咚、天猫精灵哪个不是这样?亚马逊Echo不也是这样玩的吗?

总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话没错,但有时候,需求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最最重要因素,尽管目前的产品不完美,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等待技术上的突破,当机器能真正听懂人类的自然语言,那么一场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