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慕宗彦|| 家乡美(散文)
家乡美
作者:慕宗彦
主编:非 鱼
从市汽车站到家乡小站时间需2小时多的车程,家乡小站到故乡只有8里之遥。
时值仲夏时节,坐上回老家方向的班车,夏日家乡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各家各户的小园中,总是要种角瓜、窝瓜。角瓜培培土,掐掐尖就可以了。而窝瓜则不然,它的藤长长的。那藤儿有的爬上高高的墙;有的爬上了搭好的架子上。当花儿落下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上面,衬着那长长的藤,緑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显得非常可爱!
各家的小园里,一般都种着小葱、韭菜、辣椒、茄子、西红柿和黄瓜等。它们依着时令,相继成熟、结果。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同时也为纯朴善良的家乡人提供了美味的佳肴。小葱蘸酱,白菜叶包饭,茄子炒辣椒,西红柿炒鸡蛋,都叫人吃得津津有味。还有的院子中栽种几棵杏树或苹果树等,茂盛的绿叶,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便成了乘凉的好地方。
每户人家总要养几只鸡,从房前屋后走过也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到处觅食或玩耍。尤其是前后梁庄户人家的小鸡,它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活动场地特别宽敞,老母鸡领着孩子在山坡上到处觅食。只要你看见哪只鸡一纵身,飞奔过去,一只飞蛾或小虫,就叼到嘴里,并且迅速地吞吃下去。
夏天的傍晚,村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出来聚一聚。从东头到西头,从梁上到梁下,常常可以看到:庭院中,墙角处,大街小巷均有三五个人,或者十多个人,或者几十个人聚集在一起。小孩们做着各种游戏,快乐地玩耍。大人们有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凑在一起唠家常,讲故事,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在家乡美景的勾画中,班车己离开繁华的闹市区,风驰电掣般驶往通向家乡的国道上。
昨日,我与弟弟约定,今曰回老家。弟弟懂医学,我偶犯小疾,需中药调养。因几年前曾有过此疾,得弟弟医治己获无恙。今日重犯,故而求之。况知在市区看病,除检查、住院外,昂贵的医药费让我骇然,只有在无奈的状况上求之,这是缘由。弟弟说,由于此病相隔年久,不可再用古方,需望闻问切综合会诊,方可治法方药。光一问诊欠妥。这或许是诊疗精髓,早就听说,中医以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吧。
此时是农忙乍紧还松时刻,农户除稍许的活计外,就准备迎接入伏后躲避淫热的整休状态。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深知即或如此,农户们也没有实实在在去休息的时间。用老农的话说:不干活,就是休息,而想干,农村的活计是没有限定的。
农民的最高理念:人找活,而不让活找人。这是最纯朴、最真挚农民的最好的致富理念。
一个个站点,客车匆匆而过。
若不是弟弟如此安排,我不会这样忙着去占用他的时间,这又不是急诊。针对农忙的人来说,时间很珍贵,农民明白,错过时机的活计处理,将会付出双倍的代价去完成。活计越拖越重。比如:小苗初期,间苗、除草容易些,而一经耽搁,杂苗生长快,造成拔苗和除草困难。况且,也会耽误秧苗生长。庄稼地里的学问大得很。难怪古云:十年可以学成生意人,百年难学成庄稼人。学问深奥!
抬眼顺车窗展望,绿油油的田野向后奔跑,道边的白杨向后倾斜。而远方的绿,却让人心里分外激动。
家乡对我并不陌生,每临年傍近,我都会回家给祖上坟。虽无实际意义,却念同根之源。就这样一占一落。
我离家乡己二十多年的光景,因职位于教育行列,搬迁于城里,入户于楼层。可根系于山村。那一草一木,却别有风景。但深知同乡、同族、手足之恩德,因双双战斗在不同的领域里,尽管彼此牵挂,却无暇于一起相聚相谈。向往在心中成为固定的字眼。如今,几年中的自我奋进让向往慢慢滋升……
"吱——吱——”车到站了,将思绪拉回现实。快步下车,等待弟弟接我。
在车上的遐想中,曾接到过弟弟的电话,让我到站不急,稍等。他在见缝抽针中抢赶一活计后,就来。
远远的有一个人影走近我,在招手。近身一瞧,是曾与我同在一个单位的同行,尚未退休的同事来接站。他的夫人从城里归来,随我身后下车,彼此一见,大家一笑,却不知两人虽同在一车上,却不知有一村人。
乘同事电动车向家驱使。刚出百米之遥,见弟弟汗流浃背也在驱车前来接站。
因相对而行,招手会意。弟掉转车头,二车同往家乡的路上。
须臾儿,村外小桥最先遇见。桥边漫步叁俩,遂下车相互问候连连。校友、弟弟甩我而去。小桥离弟弟家50米之遥,叁一堆、俩一伙的人多矣!如入排列队伍行中,彼此见面寒喧再三,才慢慢步入弟弟的庭堂。
好热情的家乡人。
1点多的始发车,2时多的车程,加路上问候耽搁,近下午4点到家了。一桌丰盛大宴已等待着我。
我没有忙着落座,寻视一下庭院和村落。因为弟弟家建筑于村中,小鸡、小鸭们没有想象的悠闲,倒都规规矩矩地圈起来。不足20多平米的小菜园于我想象的没有多大区别。我顺势摘下一根垂挂的黄瓜,品味着走出大门。街面也一改以往旧颜,亮光的水泥路面油光可见,不像原来的杂乱无章。村中清洁、整齐,错落有秩。成堆的人群也不像儿时的邋遢了。这种鲜明与过去的晦暗形成鲜明的对比。早就耳闻,闲着的时侯,晚饭后,男女老少在街上,开个音响,还一曲一曲地跳广场舞呢!
我有点小陶醉了。
"走吧,屋里坐!贵宾需有人陪。”校友不知啥时出现的,客气地和我开着玩笑。
我惊异,来到自已的弟弟家,你倒和我客气,挺不舒服。校友看出我的疑惑,说:"是你弟弟屈驾于我来陪你。”
"是这样。”我放下误解,说:"你的车我坐的有工钱了。”我俩有过莫逆,我也在开玩笑。
"工钱倒是有,只是不能让弟弟还。"校友更胜一筹,拉着我的手入堂。
饭桌中,却不是我想象的饭包、蘸大葱什么的,除些须青莱外,鱼、肉俱全。根本没有城里人这顿菜下来怕浪费这一说。
我不禁对弟弟生起气来:″这样待哥哥,哥哥会不高兴的。家常便饭最实在。”
弟弟不屑地说:"一根黄瓜已见证兄弟之情了,邹老师(指校友)的情可不是你想搭就搭的。”
原来校友在几天前曾帮助过弟弟的大忙,渐渐说起。
我面对校友:"原来我是沾月亮的光了。"
一顿大笑,一顿大餐。吃得潇潇洒洒,好不热闹。
第二天,校友携我一起回城里。校友和老伴相差去城里儿子家,没有一起去只是舍不得——
家乡美!
备注:本文由慕宗国口述, 慕宗彦整理记录。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慕宗彦, 男,58岁,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人, 曾做乡村医生,现在家务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