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雕:胸有成竹方能真情流露 细节之处见真章
竹子作为中国南方一种常见的植物,自古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竹子本身代表着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竹凭借子四季常青象的特点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关于竹子,从古至今被赋予了太多的褒扬,从流传下来的众多诗词绘画作品中,以竹为素材的十分丰富,在文人的眼中竹子就是君子的象征,而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竹子可以说是全身是宝,种植竹子也可以美化环境,装点居室,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更是以竹子做成的竹楼作为居所,更不用提竹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了。竹笋可实用,竹子可用来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就连看似无用的竹根在雕刻家眼里也是绝佳的素材。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个别民间艺人开始对竹根进行雕刻,但是雕刻表现手法与现今的竹根雕早已大相径庭了。以局部雕刻代替通体雕刻,是现代竹根雕的重要特征。对于任何雕塑形式,艺术家永远摆脱不了对于材料的选择,竹根雕也是如此。秋冬之季,当山民们砍掉一批竹子后,根雕艺人就会钻进竹林,寻找能给予他们灵感的竹根材料。竹根的选择也颇为讲究。竹龄较大的根质地比较坚实,色泽更加深沉,然而竹根可塑性的强弱只有等到将竹根挖出来后才能见分晓。并非所有的竹根都能成为好的材料,中规中距的竹根束缚艺术家们想象的翅膀,反而是那些奇形怪状、扭曲变形的竹根受到他们的偏爱。夸张的形态往往展现出人物神情,契合着神形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原则。
“胸有成竹”是对竹根雕刻者的基本要求,在选定了竹根材料之后,雕刻家首先要进行的便是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构思,然后才是对竹根进行加工。对于根雕创作者而言,一件好的作品的制作过程无疑也是情感倾注的历程。在经过对原始竹根的发掘、选择、艺术构思、轮廓剪裁、局部雕刻和打磨上漆后,既保留了原始材料质地又添加了人有意识的创作的竹根雕艺术品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竹根雕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民间艺人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技艺,也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印记,更看到劳动人民灵巧的双手和双手所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