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9 3900X再战酷睿i9-10900K:性能更强且售价更低

关于Intel最新推出的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大家讨论的热度还是不低的,当然多是不太好的方向,比如说他们挤牙膏、功耗高什么的,其实说Intel挤牙膏确实没啥错,因为Comet Lake处理器的内核架构本质上和五年前的Skylake没差别,IPC在五年前就停滞不前,只是不停的在堆内核拉频率来提升性能。说真的Intel并不是没有新的内核架构和制程工艺,但是Ice Lake处理器基本和主流桌面平台无缘了,10nm高性能工艺今年才弄好,得优先照顾高利润的服务器市场,所以整个LGA 1200平台都得用14nm的处理器。

第十代酷睿与第三代锐龙对比

不过说真的第十代酷睿面对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并没有性能上的优势,因为光核心数量上就相差甚远,现在AM4平台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核心数量最多的是锐龙9 3950X,多达16核之多,而第十代酷睿桌面处理器核心数量最多的酷睿i9-10900K也就10核,我们首发评测时用的锐龙9 3900X是AMD的次旗舰,它是个12核,核心数量还是比酷睿i9-10900K多,而且价格比它还低。

7nm vs 14nm

锐龙9 3900X与酷睿i9-10900K的规格对比如上表所示,前者用的是台积电7nm工艺,后者用的是Intel自家14nm++工艺,说真的Intel的14nm早在2014年就投产了,能一直改良用到现在也是挺厉害的,而且它至少还得撑两年多,但它与现在的先进工艺相比差距确实有点大。

AMD Zen 2架构处理器现在用的是台积电7nm工艺,与此前使用的Globalfoundries 12nm工艺相比,晶体管密度翻了一倍,同性能下功耗降低50%或者同功耗下性能提升25%。工艺上的差距让AMD Zen 2处理器能在提供Intel处理器同等性能的情况下省下不少的电力,实际上Zen 2的功耗与发热都比Comet Lake低得多,能耗比明显更好,这就是工艺领先的好处,AMD以前在制程工艺方面被Intel长年压制许多年,现在终于可以享受工艺吊打的快感。

Zen 2架构同频不输对手

第十代酷睿桌面处理器Comet Lake-S的内核并没有改变,还是用了五年的Skylake,所以IPC这么多年基本没涨过,十代酷睿与上代相比也只是加多了两个核心并在加了些睿频相关的技术,并给非酷睿i9的产品开放了超线程技术,但本质上还是那个样子。

而AMD现在的Zen 2架构是基于Zen和Zen+架构发展而来,可以说是后两者的一个延续,但同时也作出了很多创新和改良,最终在运算能力和扩展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Zen 2架构与Zen+架构相比,IPC提升了15%,缓存容量翻了一倍,浮点计算能力也翻了倍。

实际上根据我们此前的测试,Zen 2处理器的同频单线程性能已经略高于Coffee Lake处理器,而多线程性能提升比Intel的更好,说明Zen 2处理器的IPC比Coffee Lake更好,而且多核互联的效率更高,用Coffee Lake同内核的Comet Lake处理器来测试的话结果只会一样,不会有任何变化。

想了解这个测试详情的可以翻阅我们早前的文章:《Ryzen 7 3700X与Core i9-9900K同频PK:英特尔要成追随者了?

当然可能有人要拿AMD锐龙处理器的游戏性能说事,确实AMD在这方面不是很占优,但也不能说两者游戏性能真的差很远,而且实际游戏估计你都体验不出来两者的差异,比较不少游戏中只有个位数的帧数差距,而且这是用了旗舰级的GTX 2080 Ti显卡才能测出来,如果用其他显卡的话差距只会缩小。

至于为啥Zen 2的IPC比Comet Lake更强,但是游戏上占不了优势呢?大致原因有两个,一是频率上的差距,虽然说AMD锐龙处理器的基础频率可能和Intel酷睿处理器差不多甚至更高一些,但是最大加速频率Intel的处理器还是要高不少的,就拿酷睿i9-10900K和锐龙9 3900X来比,前者最高频率5.3GHz,后者最高频率4.6GHz,差距还是有的,而游戏高帧数时对CPU频率还是很敏感的。

另外内存的延迟对游戏性能影响也是很大的,然而Zen 2由于采用MCM的设计所以内存延迟较上代还高了些,导致内存延迟与Intel的处理器相比高了很多,对此AMD不是没有解决方法的,首先加大了CPU内部的缓存,Zen 2架构每个CCX的L3缓存比Zen大了一倍,锐龙9 3900X这种有4个CCX的处理器有多达64MB的L3缓存,缓存容量增大了也就降低了访问内存的频率。此外AMD改良了指令预测机制,增加全新的TAGE分支预测器,它会与神经网络预测相辅相成提升预测正确率,增加了指令预测的命中率,加大了内部数据与指令传输的带宽,使核心运行效率可以得到最大化。

PCI-E 4.0的有无

此外Intel的第十代酷睿出现了一种很有趣的情况,就是Z490主板是支持PCI-E 4.0的,但Intel的处理器本身不支持,这应该是主板厂为未来所准备的,反正这代是没有的。

而AMD这边Zen 2架构的第三代锐龙是全部都支持PCI-E 4.0,而且除了给显卡用的16条之外还有另外4条划分给SSD使用。可能有人会认为现在PCI-E 4.0没啥用,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厂家推出了PCI-E 4.0的SSD,三星即将推出的980 Pro也支持PCI-E 4.0的。显卡方面,现在AMD在在Vega架构显卡推出的时候就已经支持PCI-E 4.0了,NVIDIA的下一代RTX 3000系列显卡也将会升级支持PCI-E 4.0,所以现在它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

关于PCI-E 4.0所带来的提升,目前来说显卡有点难以体现,不过SSD倒是非常明显,上图左边是PCI-E 3.0的表现,右边则是PCI-E 4.0的。可见在PCI-E 3.0的时候速度只能去到3200MB/s,这也是现在大多数M.2 SSD的极限速度,不过如果使用PCI-E 4.0的话读取速度能到达5000MB/s,写入速度也能到4200MB/s,限制解除之后连续读写速度明显快了不少,然而随机性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对比Intel酷睿i9-10900K与AMD锐龙9 3900X这两款处理器到底谁强谁弱。

测试平台与说明

酷睿i9-10900K使用华硕 ROG MAXIMUS XII EXTREME主板,锐龙9 3900X使用华硕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均使用华硕ROG STRIX LC 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芝奇皇家戟DDR4-4000 8GB*2 CL15套装,但频率跑在3600MHz,因为AMD平台频率跑过了3733MHz会有反效果,显卡使用索泰 GeForce RTX 2080 Ti X-GAMING OC,SSD是影驰 HOF Pro 2TB。

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测试时Intel处理器是根据主板默认设置全部解除功率限制的,CPU可以不管TDP长时间运行在全核最高睿频,这种设置在Z系列主板一般都是默认帮你开启的。

基准性能测试

Sandra 2020的处理器计算测试可以测试出处理器的运算能力,一般来说核心数量和线程数量多会更占优势,当然实际结果也得看处理器的频率,处理器计算测试中酷睿i9-10900K的整数性能与锐龙9 3900X打平,但浮点性能则是锐龙9 3900X稍落领先,处理器多媒体测试的话整数性能锐龙9 3900X稍微落后,但浮点则全面领先,毕竟核心数量 多了两个计算能力也更强一些。

SuperPi是一个完全比拼CPU频率的测试,是单线程的测试,也是Intel的传统优势项目,酷睿i9-10900K现在最高频率能到5.3GHz, 与只能到4.6GHz的锐龙9 3900X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wPrime的算法和SuperPi不一样,这里两者的单线程表现相近,多线程方面,肯定是核心数量更多的锐龙9 3900X占优。

国际象棋测试由于最多只能测试16个线程,所以这里只用来测试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酷睿i9-10900K凭借较高的主频优势领先。

7-zip适用内置的Benchmark测试,12核的锐龙9 3900X对着10核的酷睿i9-10900K简直是压倒性的领先。

3DMark的物理测试,三个项目测试结果都很接近,锐龙9 3900X以微弱的优势领先酷睿i9-10900K。

创作能力测试

x264以及x265是两个老牌开源编码器,应用相当广泛,这次我们使用了新版本的Benchmark,它能更好的支持AVX 2指令集。两个处理器在这里互有胜负,x264的测试里面锐龙9 3900X要领先酷睿i9-10900K,x265编码的测试结果则反了过来。

Corona Renderers是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照片级高真实感渲染器,可以用于3DS Max以及Maxon Cinema 4D等软件中使用,有很高的代表性,这里使用的是它的独立Benchmark,12核的锐龙9 3900X以轻微的优势领先10核的酷睿i9-10900K。

POV-Ray是由Persistence OF Vision Development开发小组编写的一款使用光线跟踪绘制三维图像的渲染软件,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处理器生成含有光线追踪效果的图像帧,软件内置了Benchmark程序。单线程方面,酷睿i9-10900K有着频率的优势领先,但多线程性能就比不上核心数量更多的锐龙9 3900X了,核心数量的差距摆在那里。

Blender是一个开源的多平台轻量级全能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提供从建模,雕刻,绑定,粒子,动力学,动画,交互,材质,渲染,音频处理,视频剪辑以及运动跟踪,后期合成等等的一系列动画短片制作解决方案,我们使用的是2.81版本,现在只用测试工程来测试CPU的单线程性能,多线程测试使用官方的Benchmark工具。单线程性能上酷睿i9-10900K凭借主频优势 领先。

多线程测试方面,锐龙9 3900X毕竟有12个核心,所以它还是要比10核的酷睿i9-10900K快的。

CINEBench使用MAXON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的引擎,该软件被全球工作室和制作公司广泛用于3D内容创作,而CINEBench经常被用来测试对象在进行三维设计时的性能,酷睿i9-10900K在单线程上领先锐龙9 3900X,但多线程情况就反过来了,核心数量少这个完全没办法。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性能方面,现在AMD锐龙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和Intel酷睿处理器相近的游戏表现,锐龙9 3900X虽然在绝对的帧数上落后于酷睿i9-10900K,但是实际的游戏体验几乎没有差别。

温度测试

待机的时候AMD锐龙9 3900X的温度要高一些,毕竟里面有三个芯片,而满载时锐龙9 3900X的温度和酷睿i9-10900K一样的,这里影响的因素除了两者的频率差距之外,还有制程的影响,锐龙9 3900X能提供更好的性能的同时发热量更低,更先进的7nm工艺功不可没。

功耗测试

在功耗测试方面,目前我们已经有专门的测试仪器用于测量显卡的准确功耗并记录相应的曲线,但是对于CPU的功耗,我们只能够通过平台功耗的高低来进行对比。而从这次第十代酷睿处理器的首发评测开始,我们将在CPU功耗测试中引入专用的设备,可以直接测量主板上CPU供电接口的供电功率,然后结合AIDA64中的CPU Package功耗检测以及常规的平台功耗,以此来反应参测CPU的功耗高低。

目前绝大部分主板都只通过CPU供电接口为CPU进行供电,因此CPU供电输入的功率变化基本上就是CPU功耗变化所引起的,监测该接口的功率就可以直接反应CPU功耗的高低。AIDA64的CPU Package功耗以及平台功耗则是进一步的参考数据,用来体现整台平台的功耗组成。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目前我们测量的是主板上CPU供电接口的输入功率,并非直接的CPU供电功率,因此从该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略高于CPU的实际供电功率,而且会更因为主板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这个测试数据仍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电源实际上是对主板进行供电而非直接对CPU进行供电,因此对于电源的选择来说,直接测试CPU供电接口的供电功率更有实际意义。

待机的时候锐龙9 3900X的CPU输入功耗有27W,毕竟里面封装了三个芯片,低载功耗控制没单芯片的那么好,满载时采用7nm工艺的锐龙9 3900X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满载功耗比酷睿i9-10900K低了100W,能提供更强的性能情况下功耗还能低这么多,可见Zen 2架构相当优秀,而且台积电的7nm工艺自然也功不可没。

锐龙9 3900X性能略强,而且成本低得多

从上面的测试就看得出,锐龙9 3900X有着比酷睿i9-10900K稍强的性能,毕竟是12核打10核,如果频率相近的话性能差距会更大,不过Intel把酷睿i9-10900K的频率拉得很高,所以差距才没那么大,但是代价就是功耗非常之高,酷睿i9-10900K比锐龙9 3900X高了100W,有着更先进架构和制程工艺的锐龙9 3900X在能耗比方面明显比酷睿i9-10900K好得多。

此外,锐龙9 3900X的售价也比酷睿i9-10900K要便宜,现在酷睿i9-10900K在京东上的售价要4299元,而且长期处于缺货状态,而其他渠道基本上把价格炒得很高,加价到5000元也是很常见的,而锐龙9 3900X的标价则是3799元,最低时能去到3299元,长期有货,如果加上主板的差价,平台差距会更大。

以两者都搭配微星的EDGE档次主板为例,锐龙9 3900X+微星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主板的套装需要4649元,而酷睿i9-10900K+微星MPG Z490 GAMING EDGE WIFI主板的套装售价则是6398元,两者差距有1749元之多,有这些钱完全可以把显卡升级一个档次了,完全可以把GTX 2060 Super升级成RTX 2070 Super,显卡升了一个级别更能够改善游戏体验。

而且锐龙9 3900X是有配套幽灵Prism散热器的,它不光外形漂亮而且性能也有200元级散热器的水准,作为原装散热器来说是非常强的,而酷睿i9-10900K是没送散热器的,它发热非常厉害,你至少还得买个200元的塔式风冷才能压得住,要超频的话至少得要个240水冷才行,价格就更高了,很明显,选择锐龙9 3900X才是现在更为明智而且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