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拓展
每年春天,小区里蛙声不断,有些青蛙整夜整夜的呱呱叫,你想忽略它都难。今年春天,当蛙声再次响起,我决定带着恬恬一起去寻找青蛙,一探究竟。
我们寻着蛙声在小区的湖边去寻找青蛙,后来发现声音是从湖边小桥的底部传来,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于是我在网上给恬恬搜了一些青蛙呱呱叫的视频,让她了解青蛙为什么会叫以及为何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明白了青蛙呱呱叫的原因,我们又去湖边寻找小蝌蚪。因为有水草的存在,湖边还真有不少的小蝌蚪。看着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游来游去,恬恬兴奋不已,跟发现新大陆似的。我趁机给恬恬进行科普,告诉她蝌蚪是青蛙的卵变的,青蛙妈妈产下卵,约4-5天后就会变成小蝌蚪。虽然恬恬明白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真正看到蝌蚪后,还是不能接受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因为它们长得一点也不像呀。
既然有了这样的疑问,那就有必要跟孩子科普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啦。不过我并没有采取说教的形式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我们在科普书中找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图,我也找了一些素材让孩子去排序,巩固对青蛙成长过程的理解。
借着对青蛙成长过程的学习过程,我又给恬恬听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来自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儿童故事,也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恬恬连听了4-5遍后,居然能磕磕巴巴的复述了下来。我想这与我们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文章开头有恬恬4岁3个月时讲述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录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一听哦)
我买了套“小蝌蚪找妈妈”的自制绘本材料包,让恬恬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完成绘本的制作,虽然绘本有样图,但我还是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粘贴。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既能掌握故事,又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没想到还意外的收获了“创造力”,真的太值了。
科普书看了不少,孩子对青蛙有多少了解?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跟孩子一一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启发孩子去思考跟青蛙有关的一些知识,帮孩子梳理归类。孩子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过程,也是在锻炼孩子对事物的归纳分类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其实我还计划着跟孩子再做一些跟青蛙的有关的诗句拓展,无奈孩子太小,认知跟不上,理解不了井底之蛙的狭隘,也体会不到蛙鸣蚓叫的浅陋,所以也只能拓展这么多。
润物细无声,我用心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体验,只希望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习得,那我所有的用心都是值得的。
希望我的分享与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