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
-1-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少扰民是合乎自然的。再大的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雨下不了一整天。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失道失德的,行为就是暴戾恣肆。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马王堆版《道德经》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
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译文]
不轻易发号施令,而是让万物自作自化。狂风不能刮一早上,暴雨不能下一整天,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天地强力施为都不能够长久,又更何况是人呢?所以用道的行为方式从事,就会获得“有道”的结果;用德的行为方式从事,就会获得“有德”的结果;用失道失德的行为方式从事,就会获得“失道失德”的结果。有德之人,道也会得到他;失德之人,道也会失去他。
-2-
王弼《道德经注》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言暴疾美兴不长也。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从事,谓举动从事於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於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於得也。
失者同於失。
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於失也。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也。
苏辙《老子解》
希言自然。
言出於自然,則簡而中;非其自然而強言之,則煩而俳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此所謂希言矣。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陰陽不爭,風雨時至,不疾不徐,盡其勢之所至而後止。若夫陽亢於上,陰伏於下,否而不得洩,於是為飄風暴雨,若將不勝,然其勢不能以終日。古之聖人言出於希,行出於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窮。世或厭之,以為不若詭辮之悅耳,怪行之驚世,不知其不能久也。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孔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故曰仁者之過易辭。志於仁猶若此,而況志於道者乎?夫苟從事於道矣,則其所為合於道者得道,合於德者得德,不幸而失,雖失於所為,然必有得於道德矣。
信不足,有不信。
不知道者,信道不篤,因其失而疑之,於是益以不信。失惟知道,然後不以得失疑道也。
自然,道也。乐清静,希言入清静;合自然,可久也。
“飘风不终朝,趍雨不终日。”
不合清静自然,故不久竟日也。
孰,谁也。天地为飘风趍雨,为人为诫,不合道,故令不久也。
天地尚不能久,人欲为烦躁之事,思虑耶计,安能得久乎?
而,如也。人举事令如道,道善欲得之,曰自然也。
人举事与德合,德欲得之也。
人举事不惧畏道诫。失道意,道即去之,自然如此。
前章已说之也。
杂兴 其三
张廷玉 〔清代〕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三复老子言,可知立身术。
譬彼草木微,春华秋始实。
气候苟不完,累累安可必。
寄语功名人,进取休太疾。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默识乘除机,处满须防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