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射干
别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
采收加工:栽后2-3年收获,春、秋季挖掘根茎,洗净泥土,晒干,搓去须根,再晒至全干。
药用部位:根茎
产地:全国
科:鸢尾科
原植物:射干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根茎粗壮,横生,鲜黄色,呈不规则的结节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茎直立,高50-150cm,实心,下部生叶。
叶互生,扁平,宽剑形,对折,互相嵌叠,排成2列,长20-60cm,宽 2-4cm,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全线,绿色带白粉;叶脉数条,平行。
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2叉状分枝,技端着生数花,花梗及分枝基部均有膜质苞片;苞片披针形至狭卵形;花被片6,2轮,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Scm,宽1cm,内轮3片略小,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2.5cm,宽1cm,橘黄色,有暗红色斑点;雄蕊3,贴生于外花被片基部,花药外向;雌蕊1,子房下位,3室,中轮胎座,柱头3浅裂。
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具3纵棱,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向外弯曲。种子多数,近圆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射干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暗棕色或黑棕色,皱缩不平,有明显的环节及纵纹。上面有圆盘状凹陷的茎痕,有时残存有茎基;下面及两侧有残存的细根及根痕。质硬,折断面黄色,颗粒性。
1断面黄色,颗粒性
2茎有圆盘形状凹陷的茎痕
3茎表面褐色,皱缩,有环纹
优等品气微,味苦、微辛。以粗壮、质硬、断面色黄者为佳。
射干药性:
【本经下品 射干 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乌扇,乌蒲。】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利咽喉而开闭塞,下冲逆而止咳嗽,最清胸膈,善扫瘀浊。
气通于肺,内司呼吸而外主皮毛。皮毛虽闭而内有下行之路,不至堵塞如是。是其平日土湿胃逆,浊气升隔,肺之降路不甚清通;一被外感,皮毛束闭,里气愈阻,内不能降而外不能泄,是以逆行而上冲,塞于咽喉。此即伤风齁喘之证。当饮食未消之际,水谷郁遏,中气胀满,故呼吸闭塞,迫急非常也;不降里阴则胸膈莫容,不泄表寒则经络终郁。射干降逆开结,善利肺气。麻黄外散其风寒,使经络松畅,则里气不迫;射干内降其冲逆,使咽喉清虚,则表气不壅。表邪外解而里阴下达,停痰宿水、积湿凝寒,皆从水道注泄而下,根株斩灭矣。
其诸主治:通喉痹,开胸满,止咽痛,平腹胀,泻肺火,润肠燥,行积痰,化瘀血,下经闭,消结核,破症瘕,除疟母。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疟母(乌扇即射干也),下冲破结,是其长也。
【本经原文】一名乌扇,一名乌蒲。味苦,平,有毒。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生川谷田野。
【产地】处处有之,生于各地山中,为多年生草本,园圃亦可栽种,叶似菖蒲,其花可供玩赏。
【性味】味苦,性平,有毒。
【主治】射干清火解毒散血消痰要药,主咽喉肿痛,咳逆上气,降实火,利大肠,治积痰瘀血,热气结毒。
【别录】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
【甄权】治疰气消瘀血,通女人月闭。
【大明】消痰破症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镇肝明目。
【元素】去胃中痈疮。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性不益阴,凡脾胃弱,脏寒,气血虚,病无实热,均忌。
【容川】射干微苦,利喉中之痰。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不规则形或长条形,切面黄色。照上述[浸出物]项下的方法测定,不得少于18.0%。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干燥处
【注意】 病无实热,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2.《别录》: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
3. 陶弘景:疗毒肿。
4.《药性论》:治喉痹水浆不入,通女人月闭,治疰气,消瘀血。
5.《日华子本草》:消痰,破症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
6.《珍珠囊》:去胃中痈疮。
7.《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8.《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孙真人《千金方》治喉痹有乌翣膏。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症瘕自除矣。
9.《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洗肿,拔毒散血,跌打亦用。
10.《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
11.《南京民间药草》:根茎、花和种子,泡酒服,治筋骨痛。
12.《本草衍义补遗》:射干,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便毒,此足厥阴湿气,因疲劳而发,取射干三寸,与生姜同煎,食前服,利三、两行效。又治喉痛,切一片,噙之效。
13.《本草经疏》:射干,苦能下泄,故善降;兼辛,故善散。故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胸中邪逆。既降且散,益以微寒,故主食饮大热。《别录》、甄极、《日华子》、寇宗奭、洁古(诸家所)主,皆此意也。丹溪主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足厥阴湿气下流,因疲劳而发为便毒,悉取其泄热散结之力耳。射干虽能降手少阳、厥阴相火,泄热散结消肿痛,然无益阴之性,故《别录》云久服令人虚。
【附方】
①治喉痹:一射干,细锉。每服五饯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圣济总录》射干汤)
二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烂取汁吞下,动大腑即解。或用酽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医方大成论》)
②治伤寒热病,喉中闭塞不通:生乌扇一斤(切),猪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纳喉中,稍稍咽之取瘥。(《千金方》)
③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袖珍方》)
④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⑤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瘰疬结核,因热气结聚者:射干、连翘、夏枯草各等分。为丸。每服二钱,饭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⑦治乳痈初肿:扁竹根(如僵蚕者)同萱草根为末。蜜调服。极有效。(《永类钤方》)
⑧治水蛊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阴疝肿刺:鬼扇细捣绞汁,服如鸡子,即下水。(《补缺肘后方》)
⑨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⑩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⑾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