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部队找农民借了一批布,建国后还多少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经济十分困难。大别山虽然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可是红军走后,国民党大军前来清剿,比小日本还残酷。所以,当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不但要同国民党大军作战,还要解决生存问题。

当时的第二纵队司令员、后来的开国上将陈再道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马上要进入冬季了,部队却还没有棉衣,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陈再道虽然是从大别山走出去的将领,也没有办法。

从后方运输吗?那不现实,刘邓大军是千里跃进,打到了国民党统治区,后方太远了,远水不解近渴。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只好向当地群众借了。当然是要打借条的,绝不能有借无还。

有些借条,过一段时间就能还上了。可是也有些借条,迟迟没有还上,有一笔居然拖到了好几十年,都到建国后了。第二纵队进入商城,有一个光山的农民叫霍家忠,霍家忠和几个伙伴跑到商城开了一家叫“同盛祥”的布店,专门销售光山特产的土布。

第二纵队的供给部长叫陈三记,他发现了这家布店,经过协商,就找霍家忠借布,借了多少呢?632匹。这是一大批布料,可以做很多棉衣,解决不少战士们的御寒问题。

陈三记给霍家忠打了借条,借条上有他的签名盖章。那当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有人要问了,有效期多长呢?

因为各种原因吧,陈再道的第二纵队没有还上这批布,时间一晃,就到了1982年,新中国成立30多年了,很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陈再道上将也已经73岁高龄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借条的事情却浮出了水面。

当时,光山县广泛收集文物,社会上民间有文物都可以捐出来,没想到,当年的那位霍家忠还活着,他也已经70岁了。霍家忠觉得,这借条也算是文物吧,就主动献出来,作为文物交给了县文管会。

没想到,这张小小的借条,一直惊动了省里。省里经过研究,决定凭条还钱,虽然事情过去了35年,可是这张借条仍然有效。这天,霍家忠被通知来到当地乡政府,信用社的同志交给他一沓钱,说是省里批下来的,还他当年的布钱。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是,当年632匹布,在过去了35年后,会值多少钱呢?6388元。这是按高于当时的市价算出来的。要知道,在1982年,6388元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