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新绛白台寺
运城新绛白台寺
2019年6月9日上午,我们游览完新绛光马遗址后,开车来到了新绛光马村的白台寺,我们首先来到了白台寺的玉佛殿(玉佛殿在白台寺的外面),此时时间是8:40左右。
玉佛殿玉佛为释迦牟尼佛,通体为一巨型白玉雕塑而成,雕刻细腻,形象逼真。其体积之大,重量之重,价值之高,在玉卧佛中无与伦比,当属国内玉卧佛之最。
新绛白台寺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台寺内的彩塑非常值得一看,庙内金代、元代、明代彩塑遗存都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遗憾的是残损比较严重,主要是自然损毁和人为偷盗,有整尊塑像被盗,大部分为头像被锯盗,现状令人痛惜。比较欣慰的是,国家开始修复,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赶上修复,我们无法进入到内部游览。
白台寺内现存残损彩塑主要分布在法藏阁、释迦殿和后大殿中。
法藏阁药师佛和后大殿阿弥陀佛、胁侍菩萨为元代作品,释迦殿彩塑为金代作品。还有部分明代残缺彩塑在地藏殿。
三滴法藏阁依土崖而建,金代创建,元代重修,为二层楼阁式,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设勾栏平座。上层檐南侧前接出一檐,远观呈“三滴水”式屋顶。第一层在坡下,无楼梯,第二层在坡上院子里,北面开门。从背后看为三开间大殿,院内陆势高于院外,造成前楼后殿的奇特形式。
法藏阁东边是二层小楼状的山门,依坡而建。下面是砖砌拱形门洞,上建耳殿一间。
以下照片是白台寺的三滴法藏阁。
法藏阁明间砖砌佛坛,佛坛东西和北面依金柱砌墙,形成三面封闭的佛龛。佛坛中央置须弥座,座上有莲花台,莲瓣饱满厚实有棱角,药师佛双足垂倚坐于莲台之上。左右脚下各踩一朵莲花,莲花下有须弥脚榻。药师佛穿通肩袈裟袒胸,胸腹间有软带打结,左手放于膝面,右手侧上微举作说法印。身后有圆形背光和火焰纹衬托。药师佛身形伟岸,比例得当,衣纹流畅翻卷自如。除头部为新补塑,须弥脚榻残损严重外,基本保存完整,是一尊不可多得的珍贵彩塑。原来在药师佛两侧有胁侍菩萨2尊,遗憾的是菩萨像被盗。
以下照片是药师佛。
释迦殿内于明间位置沿后槽金柱砖砌扇面墙,墙前筑方形佛坛,佛坛立面须弥式,中部束腰壶门处砖雕花卉、人物和花边图案,砖雕精美古朴。佛坛中央依扇面墙置须弥座,正面三退式,下面镂空圭脚,枋面沥粉贴金,座上莲花台,莲瓣饱满,绿色金边。莲台之上释迦牟尼佛结跏趺端坐,衣服贴金,左手残损,右手抬起施说法印,佛像头部被盗。佛坛前沿两隅塑文殊、普贤菩萨胁侍站像,菩萨站立于莲花台上,莲花台造型独特,莲瓣修长三层,好似未完全开放的花蕾。菩萨像上半身被盗,下半身可见跣足,穿红色裙裾,外着淡绿色短褶裙。东侧菩萨可以看出上身穿内衣,斜披络腋。另外在佛像两侧遗留两个残损莲台,原本在莲台上站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像,可惜现在已不存在了。
释迦殿内沿东西山墙前半部筑佛台,佛台高约60厘米,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多。台上分别塑罗汉像各三尊。不同于一般罗汉像坐在须弥座上,此殿罗汉像结跏趺,仿佛席炕而坐。虽然罗汉像头部基本损毁,但整体造型体态生动,比例得当,衣纹简洁流畅,颇具宋风。
后大殿内于明间依后墙筑佛坛,佛坛中央置六边形须弥座,须弥座底部为圭脚,上下枋面沥粉贴金龙凤图案,须弥座上置三层仰莲莲台,莲瓣饱满凸起,向外翻卷,立体感强。阿弥陀佛斜穿内衣,腰间系软带,袒胸露右臂,著蔽右肩袈裟,结跏趺端坐其上。双手于腹前施禅定印。头像部分损坏有新补塑痕迹,但是基本型还完整,可以看出面相方圆饱满,肌肤较深接近棕色,嘴唇棱角分明,线描蝌蚪形髭须。阿弥陀佛右侧,大势至胁侍菩萨像残损严重,足下新修补莲花台埋没了双足,菩萨下身穿红色裙裾,臀部围短褶裙。肩头有小辫抚肩,袒胸露腹,斜披络腋,头部和颈部全是后补。佛像左侧对应的观音菩萨缺失。另外佛像颈部有多道锯痕,是不法分子盗取头像未遂留下的罪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