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与阳光
“西北风和阳光”的故事,也许有些朋友读过。故事是,西北风和阳光打赌,看谁能把前面一个行人的棉衣脱下来。西北风拼命地吹,寒风刺骨,试图掀起那个人的棉衣,但恰恰相反,那个人把棉衣裹得更紧了,任凭风怎么吹也脱不下来他的棉衣。
太阳说:我来试试!阳光暖洋洋的照着那个行人,一会儿他就出汗了,就赶紧脱下了棉衣。再过一会,他被太阳晒得脸红红的,又把里面的衣服也一件件地脱了下来。结果很明显,西北风输给了太阳。
故事很简单,道理也很简单。只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教育孩子方面就有些不简单了。西北风好比是当父母的对孩子的严厉管教,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和打骂,这些类似西北风的做法,父母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这是为了你好。是的,父母对孩子严格管教没有错,错在管教的方式上。那些把批评、指责和打骂当作管教孩子的法宝的父母,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这些父母好似西北风,你越是拼命地吹寒风,孩子就越是把棉衣裹得紧紧的,孩子身上的问题越是变得严重了。
2011年6月7日,原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被依法执行了注射死刑。他之所以被执行,原因是在2010年10月,他开车不小心将张妙撞倒后,没有对受害人施救,而是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当时,药家鑫之所以会在极度恐慌之下做出连刺受害人数刀的疯狂举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害怕出车祸这事暴露后,受到父亲的指责和惩罚。在药家鑫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件事情是他终生难忘的。一个是上初中时,他有一段时间迷恋上网络,经常到网吧里上网。为了不让他上网,父亲把他关到地下室里一个月。这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位于住宅楼地下一层、不足10平米的地下室。药家鑫说,他当时特别害怕,恐惧和孤独包围之下,他曾多次想过自杀,却始终没有勇气。这种因恐惧而产生的想自杀的感受,自那时起已经成为印痕深沉地刻在了他的潜意识里。当他出车祸的一刹那,从内心深处涌起的恐惧感瞬间吞噬了他,他的思想防线崩溃了,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将要做什么可能他自己已经不知道了,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了。所以,他疯狂地向受害者举起了屠刀。药家鑫父亲的做法,和西北风的做法如出一辙,目的也完全一样,结果也完全一样。西北风没有脱下行人的棉衣,行人反而把棉衣裹得更紧了。药家鑫的网瘾虽然除掉了,但他父亲的做法对他的伤害却是致命的。他父亲在他内心深处留下的印痕是一辈了也很难自动消除的,这个伤害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今天不爆炸,明天不爆炸,总有一天会突然爆炸。
药家鑫曾对他的同学说过:“我心理可能有些扭曲了。”是呀,他的心理被他父亲的所做所为扭曲了。药家鑫在上初中时,在日记里表达了自己有喜欢男孩的倾向,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与其他男孩子不一样,他把这些心事以及暗恋的对象都写到了日记里。父母亲后来偷看他的日记,知道了这个秘密,一家人心照不宣地生活着,都没有勇气正面触碰这个异常敏感的话题。但是,有一天父亲嘲笑他的一句话,让他恨他父亲一辈子。药家鑫曾经跟他的男同学宇清说,永远不会原谅父亲说过的那句话。他父亲说:“你这么胖,以后连男人都不会喜欢你。”从此,药家鑫开始绝食,疯狂减肥。他的同班同学,曾见过他这种“极端到变态”的减肥方式,他甚至不惜用手抠喉咙,把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只尝一下味道。最终,药家鑫在4个月里减掉60斤。在减肥成功的同时,他也把对父亲的恨刻在了心里。
药家鑫的父亲由于怕孩子骄傲,从来不敢表扬孩子,非常吝惜表扬孩子。药家鑫说:“无论自己做得再尽力、再努力和再用工,也不能得到父亲的认可和肯定。自己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药家鑫的父亲说:“男孩子不能宠,我怕他长大以后给我惹事。”怕孩子惹事,怕孩子骄傲,所以对孩子极为苛刻。这就是药家鑫父亲教育孩子的理念。苛刻到什么程度呢?西北风是比不上的。药家鑫自小学习钢琴。药家鑫的父母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不惜花120元一节课请专门的钢琴老师点对点授课。药家鑫的父亲为了防止孩子学习钢琴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就私下给教钢琴的老师说,让老师有机会就打击和否定他的孩子,说他学习钢琴这不行那不行的。而药家鑫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老师之所以老是打击他,原来是他父亲的主意。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我可能说话有点尖酸,我对别人不会这样。因为我想让我儿子好,一针见血地扎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 药家鑫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说完他又补了一句“但是,过后去想想我说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
西北风的特点在药家鑫父亲身上极端地体现出来,也注定了药家鑫命运的极端结局。正是由于这种极端的做法,才能让人们看清楚批评、指责和打骂,这些打击孩子的做法的危害有多么严重。药家鑫在他父亲的变着法子打击下,早在上初中时,他的性取向就出现了偏差,他早就有了自杀的倾向,他遇到危机时被恐惧瞬间吞噬掉等等问题。我们在为药家鑫父子扼腕叹息的同时,不能不反思一下我们身上有没有西北风的影子呢?当灾难降临在别人身上时,旁观者往往会不当回事,自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一天,当灾难以另外一种方式真的降临时,自己又追悔莫及。
有这样一位商丘的孩子的父亲,他在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做法值得称道。这位父亲原来在南方做生意,很少有时间顾家。在孩子上初中后,他听孩子的母亲说,他的儿子染上网瘾。这位父亲经过深思后依然关掉了生意,回家挽救他的儿子。他和儿子一起去上网。儿子在网吧里呆了三天三夜,他也坐在儿子身边打了三天三夜的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之后,他渐渐地取得了儿子的信任。他说:“儿子,我怎么找不打游戏的乐趣呢?”所以,他让儿子帮他写出打游戏的乐趣有哪些。他儿子绞尽脑汁才写了不到三页纸,实在找不出打游戏还有什么乐趣和好处。再后来,他儿子就慢慢地不打游戏了。上高中时,他和儿子一起读高中。他坚持把高中三年读完。后来,他儿子考上了一本,他考上了二本。结果都不错。我们不得不敬佩商丘这位孩子的父亲的远见和毅力。他首先不去当西北风,而是和那个行人一样,也穿上棉衣和儿子一起走。然后,慢慢地弄清楚什么才是他儿子最需要的阳光,怎样做才能像太阳一样,让他儿子浑身发热,浑身出汗。我把那个行人身上的棉衣看作孩子身上的问题,如果家长想让孩子脱掉棉衣,像西北风那样疯狂地吹,只会使孩子身上的问题更加严重、更加恶化。比如,网瘾、爱玩手机等等,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商丘这位孩子的父亲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先穿上棉衣,看怎么样才能脱掉它。这也是取得孩子信任的过程,拉近家长同孩子之间的距离的一种做法。然后,我们才能慢慢找到怎么做才是孩子内心需要的太阳。
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成为诸多家长头痛的事情。孩子整天沉迷于手机,不但毁坏了孩子的眼睛,而且毁掉了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呢?很多家长都想找到挽救孩子的灵丹妙药。其实,所谓的灵丹妙药还需要孩子的父母自己去悟,去找,就像那位可敬的商丘的孩子的父亲一样,是他自己找到了挽救他儿子的灵丹妙药。
爱玩手机的孩子,至少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缺乏父母对他必要的关注和爱,父母缺乏对孩子好奇心的了解和关注。爱玩手机的孩子,往往缺乏阅读的习惯。有的孩子,由于父母从小一直是事事都由住孩子的性子,把孩子惯过头了,没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可做了。那么,孩子就会到手机里去找他(她)感兴趣的事情了。其实,孩子爱玩手机,大多数还是父母传染给孩子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每天都有阅读的习惯,孩子也慢慢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所以,要想让孩子戒掉爱玩手机的毛病,还得从父母自身做起。首先,家长自己改掉玩手机的习惯。如果父母能够做到陪孩子一起玩,陪孩子一起学,那么孩子爱玩手机的毛病自然会慢慢消失了。
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不当西北风,这是一个需要每一位当父母的共同努力的课题,如果你有好的办法,别忘记我们一起分享哟!请记住,你的分享会让更多的还在迷途中的父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