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跳出淘宝村“中等收入陷阱”要靠城乡融合——读罗震东《中国淘宝村的发展与治理》

淘宝村是重要的农村电商现象,也是重要的城镇化现象。根据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全国已经发现5425个淘宝村,其中745个年交易额过亿元,浙江、广东两省淘宝村数量均超过1000个,淘宝村正从星火燎原走向转型升级。从最初的电商视角到后来的新乡村视角,再到今天的城镇化视角,对淘宝村现象的研究分析视野日渐宽广,《新自下而上城镇化:中国淘宝村的发展与治理》正是这样一部城镇化视角的淘宝村系统研究作品。
我与作者罗震东都是陕西人,在全国不同电商场合有过交集,但却没有更多深入了解,平常有时间也是微信电商圈打个招呼,偶尔读一下他的作品。但读罢本书,对这位陕西老乡我不觉多了几分敬佩,因为这样一部作品需要从他的城乡规划本行出发,打通电子商务与“三农”问题、工业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电商扶贫与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特别是要深入到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淘宝村进行大量调研,收集大量素材,才可以借助地理学、城乡空间规划、城镇化发展、电子商务演化甚至是“边缘革命”、发展竞争波特钻石模型等理论成果,对淘宝村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成就与问题、趋势与对策等提出科学分析与判断,给出可行的方向性建议。但作者以秦人固有的那种“死磕”精神,打通不同研究领域,成功实现跨界,形成了对淘宝村发展最新的系统总结,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淘宝村发展全景图,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而对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淘宝村聚集地,也能深入剖析,划分出两大聚集带,并详细解读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差异,体现出扎实细致的学风。
作者在深入分析淘宝村发展机理、主要特征、区域分布等特点后,提出淘宝村这一新自下而上城镇化现象的三大特征——跃迁的就业非农化、全面的生活现代化、集约的空间城镇化,特别是认为流空间扩展是与上一轮自下而上城镇化的最大差别,创业草根以“城镇化的人推动人的城镇化”是最重要的动力,淘宝村的治理在于创业草根、主营产品、设施支撑、政府扶持四大要素的相互作用黏合,而淘宝村发展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边缘区位、边缘人群和边缘产品的新“边缘革命”,并从区位与产业等角度综合划分了七类淘宝村,对其发展模式进行详细解读。
作者没有陶醉在淘宝村的“高歌猛进”之中,也冷静地提出了村民的阶层分化、电商发展“内卷化”、空间建设无序、公共服务失衡等现实问题,分析了一些淘宝村消亡的现实原因,提醒淘宝村发展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时期,要在看到“足够惊艳和深刻”的同时,及时介入城乡规划学科,打造流空间的明日田园城市,并希望能强化“新乡贤”的作用,以推动淘宝村治理转型。
非常感谢作者能关注并引用我关于淘宝村与农村电商的一些观点,比如淘宝村的发展动力机制问题、“反留守”现象等,也在新作出版的第一时间亲笔签名赠阅。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也再次梳理了自己关于淘宝村现象的认知和研究过程,对于“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的淘宝村多了一些最新的思考。我提出的淘宝村“反留守”问题也是作者提出的淘宝村“中等收入陷阱”的一部分表现,是淘宝村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无法解决的发展困境,有科学规划缺位的问题、有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失位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法突破乡村地域和条件的发展限制,如果不能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进行布局和调整,则不仅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天生不足,特别是城乡教育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乡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发展要素聚集的不充分与流动不开阔等,都可能引发淘宝村被扩张的城市驱离或者被城市“黑洞”无情吸收,最终引发消亡,一些淘宝村成长起来的较大企业开始出村进城也正是这样一种趋势下的现实选择,这时自下而上的“边缘革命”就要让位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不是需要乡镇政府而是需要县区政府甚至是更高层次的行政层级来决策进行统筹协调,其战略考量已经不单单是某一个或几个淘宝村的发展问题,而是整个县域内的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在这个背景下的规划布局与政策引导将真正引领淘宝村的未来。
当然,作为研究者在这时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不仅要回答当下时期的淘宝村是什么、为什么,更要回答未来城乡一体时代的淘宝村去何方、怎么办,才能让淘宝村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继续乘风破浪,这还需要我们为此而不断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