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洋溪老街墟场的儿时记忆(​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

洋溪老街墟场的儿时记忆

文/郁斌生

洋溪老街从上街口经上市过下基头最经过湖边的方公祠而出下街口,全长三华里多,据说当时整个安福县也找不出第二条这么长的长街。洋溪自古以来为安福县西乡之水陆码头,商品集散中心。只见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烟稠密鼎沸,极为繁华之能事。洋溪老街为东西走向,街面由鹅卵石嵌铺而成,两边店面为早卸晚装之厚木板门面。墟场则在穿街而过的洋钱公路以西,回澜桥东下沿大香樟,上沿溪边围墙以及理发社之北和供销社南,西两面直至收购站之西,这一呈曲尺型不规则的大坪里。
由老山里曲折而下的小溪在江背垅拐了一个大弯后横穿老街。小溪水不多,河床却深有丈余,溪上有郁氏先祖独资倡修之回澜桥。桥边下沿有一个硕大的香樟树,浓荫遮罩大半个土坪,枝桠甚至伸过小溪而抚摸对面的屋脊。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得天时地利人和,此地自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公共活动场所,这就是洋溪老街墟场的旧时场景。
回澜桥西行百米为洋溪标志性建筑万寿宫,相传为明代时郁、刘、姚、赵四大姓合力所建,土地革命时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解放后为影剧院并列为红色革命旧址,小时侯隔三差五或看戏或看电影,为经常光顾之地,现年久失修己自然倒塌。洋溪关帝庙在街之北,前有一大操场,操场西一字排开有三栋郁氏祖祠,其祠名久思不得,后请教燕龙叔,他记心好,以梅公祠,谦公祠,完公祠以告。此一建筑群原为洋溪小学所在地,小学搬新址后,改建为上市民居。
街中心东行有多幢新式建筑为信用社税务所药店等,再前行是食品站和斜对面的发电厂,发电厂有柴油机发电专供居民照明而设。稍前空旷处即为解放坪里。郁氏方公祠则在此街之尾,距下街口不远,敬老院曾设此。小时候曾多次去过,至今印象是祠堂雄伟高大,祠内屋柱很多很粗,甚至以我与小伴两人去怀抱屋柱,可见屋柱之粗壮。地面很干净,有天井有人好几进,依稀记得还有倒侧屋。后拆除材料移至安莲公路旁的树仔下建新敬老院。
墟场那时十日一墟,每逢当墟日,四里八乡手提肩挑,汇集于此,美其名曰:逢场。人们三五成群,陆陆续续向着墟场进发。不论是买还是卖,不管是空闲还是有事,更不提是纯溜达还是凑热闹,总之场上一走,精神都有,场上一转,心中顺畅。也是劳作辛苦,且作如今星期天休息一般,既散心又凑热闹,难得开心潇洒一回。清晨公鸡啼晓小鸟欢唱,天刚蒙蒙亮时,墟场上就人声渐起,慢慢的人声嘈杂,摆摊设点忙得不亦乐乎,渐渐地人越聚越多,一时人挤人人挨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声时高时低,整个墟场乱糟糟热烘哄人声鼎沸,各种声音如同打散了的一窝蜜蜂,嗡嗡嗡声不绝于耳,掺杂着各种气味在墟场上空弥漫徘徊久久不肯散去。若稍有高声突起争执,立马有人驻足围观,甚至挤得水泄不通。只有午后场散人稀才能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
供销社马路对面有一空地乃是卖柴的摆放点,一担担干柴倚墙摆开像超市里的商品供人挑选。从深山里砍来的干柴不但好烧,还特别熬火,加上柴火捆得舒贴,更能为买主所青睐而首先选中。我曾多次在此卖柴。那时候一分钱一斤柴,一担柴五六十斤,买主看好后或称或估,称则公平互不吃亏,有时无秤可借,只能估价,自然难以公允。双方定好价后即尾随买家送柴上门。兴冲冲手捏着卖柴得来几毛钱,美滋滋交与母亲补贴家用,心中有股说不出的高兴,心想我也能凭力气赚到钱了,为父母分担一点生活压力。偶尔也落几分钱或糖果或煎粿打打牙祭。倘若时间还早则还可以再回家挑一担柴来卖,万一久久无人问津,心里虽急也只能耐心等待,甚至午后即将散场时突然有人来买柴。此刻如好比过渡久等突然船到,公交站长侯远处车来。因为万一无人来买,只能挑回家下一场又得挑出来卖,真有点像猪八戒背媳妇卖力而不讨好,既费时又费力。
所以只要有人买,便宜一些,以卖出为上。这也是买主精明之处,算准了你非卖不可,少角把钱也属无奈。卖了几场的柴,母亲见我下雨天无雨鞋可穿,便到供销社花了三块五毛钱,买了一双35码的雨鞋。只因为两个数均为35,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手提着新鞋,心里那个美呀,盼望着天下雨好穿新鞋,谁知没穿几次,放在外面晾晒后再也无处可寻,无奈之下,下雨又只能打赤足了。
洋茶墟场上最好吃的零食,非煎粿硬米饺莫属。煎粿由糯米磨粉油炸而成咬一口软中带甜,香喷喷满嘴流油,为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硬米饺应是粳米磨粉油炸成块,它硬而脆,咬一口咯咯作响,含嘴里细嚼慢咽则回味无穷,前提是得有一口好牙方能享受。这两种零食不但好吃,而且特便宜,三五分钱便能买到,必定是捎上几决回家哄小孩的最佳选择,所以生意特别红火。依稀记得扯着外婆的衣角,往墟场上拖,吵着要煎粿,外婆小脚走不赢,而我又急又闹,路虽不远,但此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今日说来也特别滑稽可笑。据说时至今日洋茶墟场仍然可以买到这一传统小吃,如今为适应养生之需,掺有红薯,南瓜等五谷杂粮与之衔接,可见传统美食与时俱进而深得民心后得以长盛不衰。
红辣椒是洋溪的特产,也是墟场上买卖最多的大宗商品。它红而长,相当亮人眼球,其得武功山下环境土壤和气候的滋润,辣中带甘辣中上味,为当地人餐桌不可或缺的佐餐上品。洋溪辣椒无论干品鲜品,也不论炒炸煎烹特别好吃特别有味还特别下饭,多食也无害。上至莲花路口,下至安福严田,一说是洋茶墟场上贩来的辣椒,立马抢购一空。
洋溪小鱼干得武功湖千沟万壑之回环,有树木森林晨昏之吐纳,承山青水秀自然润泽,无丝毫秽气废物之污染,以春来万物生发之勃动,加上雨频,水阔,山空,气新,小鱼逆水而上,只见湖里岸边黑压压的一片,田头圳角万头攒动,伸手一捉,必能捞上几条。不经意间多了吃不完或日晒或烘焙而成鱼干。洋溪场上一卖,果然抢手,锅中一炒鱼香四溢,香喷喷令人垂涎欲滴,咬一口脆酥入味,满嘴喷香,忍不住饭都要多吃一碗。酒香不怕巷子深,久而久之声名远播或为当地公认的新特产而远销省内外,使洋溪墟场上又多了一张新名片。
一说芒坑人张仔,一天场上卖辣椒,卖完后装辣椒的布袋没收好,而急着去看热闹,回家路上发现布袋无处可寻,无奈,只好边走边想如何回家交代,突然脚下一滑,眼前一亮,竟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一进家门,大声喊娘,显得特别高兴,言今天洋茶场上新鲜事忒多,最特别的是好多人都丢了布袋,其母闻之立马意识到不见儿子的布袋,便追问:张仔,你的布袋呢?张仔从容答道,今天场上这么多人丢布袋,也没饶过我张仔。无奈,其母也只好不了了之。一笑。足见洋溪墟场上人多拥挤之盛况,只是秃笔愚纯难以描述之万一。
据县志记载,洋溪墟场开埠已有70多年历史,当年房叔祖青云公曾为筹备处主任,为兴办洋溪墟场建言出力,可见我郁氏族人也为墟场开办建设增色添彩。

作者简介

郁斌生,江西安福洋溪店背郁氏方公32世孙。现年65岁,江西井冈山纺织厂退休工人。
(0)

相关推荐

  • 十万火急!!这个骗子还在果敢 很多人已经上当破财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大缅甸 最近这段时间,果敢老街及周边区域已经有许多人上当受骗了!! 据了解,骗子是一对背着双肩包的青年男女,他们会以低廉的价格向路人.商户.居民区居民兜售SONY笔记本电脑. 我们的一 ...

  • 记忆中的宜陵老街

    [往期选读] 家乡宜陵的历史 宜陵先贤,乾隆之师 游走宜陵老街 [作者前言]本人生于宜陵马家巷,宜中66届毕业,曾在宜陵银行工作.现虽客居他乡,对家乡难以忘怀.看到张广祥老师的佳作及街坊邻居的帖文,抑 ...

  • 老城旧事:记忆中的柴家湾堐 续

    在前面文章:那些消失了的老街老巷(1)提到过,月河路的东边,当时在西下洼子和南马道之间有两个湾堐,潍坊人都喜欢叫它们wan yai ,北边那个叫柴家湾堐,南边那个叫蝴蝶湾堐,之间被小太平街隔开. 从增 ...

  • 向桥乡毛嘴村的记忆片断

    有家乡的微信好友给我留言,叫我有空写一写毛嘴村,因长时间在外打工,对于毛嘴村过往的历史,和现在的新情况了解得很有限,故一直没有落笔.但我的塆村与毛嘴村隔河相对,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与毛嘴村多有关 ...

  • 和凤宫:“最厦门”的曾经岁月(走读厦门)

    和凤宫 旧时厦岛末端,有岛美路头."岛美",岛尾也.岛美路头,为横洋船只停泊之处.厦志云:"厦门距台湾,重洋浩浩七百里,号曰横洋."[1] 与岛美路头相距不远, ...

  • 【郁氏文化】仍如树般静候 (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 仍如树般静候 文∕郁光涛 春夏之交 漫步小径 悠然前行 倍感寂寞 夜色阑珊 林间幽深 唯有月光映射 细闻花语点点 聆听鸟鸣声声 此情此景 令人浮想联翩 如水的月光呵 你窥视了多少缠绵 曾经的 ...

  • 【郁氏文化】追忆我的爷爷奶奶 (文/郁光雷)

    郁氏文化 追忆我的爷爷奶奶 文/郁光雷 族谱的整理已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大半年的经历,随着对家族历史的了解,心中时常涌出许多的感慨与感动.于是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回忆一下过去,记录一下现在.我提起笔想 ...

  • 【郁氏文化】父亲的战争,父亲的故事 ( 文/郁强)

    郁氏文化  父亲的战争,父亲的故事                       文/郁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 ...

  • 【郁氏文化】犯我国境,虽远必诛 ( 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 犯我国境,虽远必诛 文∕郁光涛                                                西部边陲狼烟起 印军越界蛮无理 背信弃义常骚扰 视我疆土如自己 ...

  • 【郁氏文化】斗胆自驾滇藏川 (文/郁国政)

    郁氏文化 斗胆自驾滇藏川 文/郁国政 时间永远刻印在2020年6月2日.是日上午8点,我们湖南张家界自发组织的由4车(看哥.范哥.腾飞.我车)18人(其中8男10女)组成的自驾.自行车骑行队(珠峰.德 ...

  • 【郁氏文化】人间最暖故乡情(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 人间最暖故乡情 文/郁斌生 "坚牛牯您回来了".这一特别亲切的乳名招呼声,把我带入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顿觉热泪盈眶,心中涌出万千感慨,只有回到心驰神往的故乡才能有这人世间 ...

  • 【郁氏文化】我也想说说房(文/郁德田)

    2020.12.08 我也想说说房 文/郁德田 [获悉郁老要写电视小说<房>,这个房字触动了我那根敏感的神经,也让我产生了许多联想,我把这些联想写下来,与读者分享的同时,也算是为郁老的创作 ...

  • 【郁氏文化】五六十年代农耕文明掠影(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五六十年代农耕文明掠影 文/范俊来 这几幅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坝上春播的画面,春播使用的农具有:犁.耙.耱.耧及其砘子.其中犁的作用是把板结的土地翻松,翻土的过程叫耕(jing)地.当然,耕 ...

  • 【郁氏文化】乡村即景·七律六首 (文/刘剑辉 )

    郁氏文化 乡村即景·七律六首 文/刘剑辉  1. 七律·正月乡村即景 新春刚过喜洋洋, 亲友相邀在故乡. 菜地扯萝掀雪盖, 屋前逗趣引鸡吭. 陶盆煮饭融农福, 柴火烧肴溢肉香. 往事凝眸烟笼绪, 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