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系列54丨项伯密会张良
△ 密会
在曹无伤看来,刘邦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本与项羽对抗,两军对峙之时,他反叛是想证明自己是个识时务的“俊杰”,然而历史证明,这不过是些小聪明罢了,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若刘邦不敌项羽,或许所有的刘邦军都会死,那么在这风口浪尖临时倒戈,看似是个保命的法子;就算刘邦不被灭,也必然被项羽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而刘邦手下有萧何、韩信以及樊哙等大才,以曹无伤的本事,难有出头之日,若此时跟着项羽混,说不定还能混个开国元老当当……
这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为了一时的个人利益,而舍弃了为人根本的“忠义”二字。可事实上,正是因为趋利避害的本性才显得“忠义”之难得,即便项羽能用曹无伤一时,但又有谁能信任一个随时都会为了利益背叛自己主子的人?
尽管如此,曹无伤此时带来的消息算是给项羽一行敲响了警钟,如果说项羽是因愤怒而要灭刘邦,那么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则是真正看出了刘邦的意图:
“将军,坊间都说沛公为人贪财好色,可如今他竟然入秦宫而不取,能忍到这个地步,必然是对天下志在必得了;我命人看了刘邦那边的云气,有五颜六色的龙虎之状,怕是天子之兆啊!还望您务必尽快将其扼杀,以免后患……”
就这样,项羽咬着牙下达了“翌日进军灞上,消灭刘邦”的军令。而历史就是这样相似,前有曹无伤投奔项羽,这紧接着就有项伯密会张良。
之所以说相似,是因为曹无伤反叛和项伯告密二者之间的性质和目的都是不同的。曹无伤的行为导向完全是利己主义,而项伯则不同。项伯为项羽的伯父,是没有理由倒戈的,那么他密会张良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就要从项伯和张良此前的渊源说起了。
当年楚灭,项氏一族隐居下相县,项梁则带着项羽四处游历,后因杀人而南下会稽避祸,恰巧项伯与项梁一样好游历结交豪侠,同样因为避祸而远走,最终走到了下邳(pī)这个地方,去投奔了张良(因刺秦失败潜伏在下邳)。在张良的帮助下成功逃脱法网,自此二人也成为了生死之交。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就能明白项伯去见张良的目的是什么了。项梁、项伯这些游侠都是极为重情义的,连同项羽应该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当项伯知道项羽要灭刘邦的时候,他不忍自己的挚友与刘邦一起送死,便骑快马来到灞上密会张良。
见到项伯之后,张良感念好友的一番心意,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做逃兵。抛开情感不说,张良知道自己辅佐刘邦是为了什么。
我之前说过,张良想为韩国谋得一席之地,他受了韩王的嘱托,此时离去,就是对君主的“不忠”,这是于公;那么于私呢?他与沛公一路也算并肩作战,此时的“明哲保身”就是对朋友的“不义”。如何“不忠不义”的行径如何做得呢?
谢过项伯的好意,张良心中已有了具体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