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尔泰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只因做了件大逆不道事情而丧失资格

经过清宫剧的普及,普通老百姓对于清朝的人物已经耳熟能详了,其中努尔哈赤时期的四大贝勒也是如雷贯耳啊,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其实四大贝勒都很有实力,所以才被努尔哈赤看重,对于贝勒大家不陌生,但是对于贝勒代表什么可能就不是很清楚,其实贝勒其实是清朝的一种爵位,清朝的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那么为什么只有努尔哈赤时期有四大贝勒,后期就没怎么出现了呢?这跟清朝的制度有关,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后金并不是一个封建帝制的政权,努尔哈赤只是一个大汗,众所周知,大汗在名义上是要推选出来的,当然这个推选也要看谁的拳头硬,现在是努尔哈赤拳头硬,大汗在名义上是不能继承的,后金是以议政会议为核心,八旗制度为骨干,也就是说遇到重大事情都需要议政会议来决策,虽然努尔哈赤也立过太子,太子当上大汗也需要其他贵族一起来执政,努尔哈赤设置四大贝勒其实就是如此,需要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即使皇太极当上大汗也是如此,这个阶段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这四大贝勒也有专门的称呼叫和硕贝勒,是不在清朝的爵位当中的。努尔哈赤在天命六年曾经下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也就是说四大贝勒无论大小,权力都是一样的。

直到皇太极上台以后,开始封建化改革,权力向大汗手中集中,后来皇太极学习中原称皇帝,建立清朝,四大贝勒时期就这样结束,在这个过程中贝勒手中的权力是被皇太极逐渐削弱的,对于桀骜不驯的莽古尔泰更是如此。

受封于努尔哈赤时期,军功赫赫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所生。莽古尔泰英勇善战,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实力,莽古尔泰少年时期,跟随努尔哈赤征伐海西女真的乌拉部,莽古尔泰英勇善战,连克乌拉六城,还听从努尔哈赤的建议在乌拉河建了一座木城,留下千余人驻守。

也因为莽古尔泰的战功,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以后,封四大贝勒,莽古尔泰是其中之一,由于年龄的原因,莽古尔泰排在皇太极之前,被称为三贝勒。

后金建立以后,莽古尔泰跟随努尔哈赤跟明朝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努尔哈赤在位期间,莽古尔泰参与了萨尔浒之战、讨伐叶赫部,1620年伐明,征讨林丹汗,喀尔喀的巴林部等,都立下战功,尤其是在决定后金命运的萨尔浒之战中,由于及时增援,打败了明军的主力,明朝主帅杜松战死。

经过多年的征战,加上努尔哈赤没有立太子,莽古尔泰成为大汗之位有力的争夺者,让皇太极非常的忌惮。

只因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退出竞争行列

莽古尔泰有一手好牌,无论是在年龄还是战功方面,莽古尔泰都有非常好的优势,但是莽古尔泰为了邀宠,竟然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导致努尔哈赤非常的厌恶,女真的贵族对他的印象也非常的坏。

事情是这样的,在少数民族都有继婚制的习俗,其实本意是为了增加人口,也就是说前任大汗的妃子,除了新任大汗的亲生母亲之外,都要嫁给新大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少数民族的人口,比如著名的王昭君,虽然是汉人,但是到了匈奴,也入乡随俗,嫁给了三任大汗。

努尔哈赤晚年,也有此意,而努尔哈赤的福晋,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地位,也向当时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大汗的代善示好,这其中就有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氏,在努尔哈赤晚年的时候,富察氏就跟代善眉来眼去,而代善也认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任大汗,于是也没有拒绝,但是这件事情太早了,虽然女真有如此的习俗,但努尔哈赤得知以后依然的不舒服,谁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努尔哈赤发现以后,不忍将富察氏杀掉,就用私藏财物的罪名把她给休了。

但是莽古尔泰为了邀宠,他认为努尔哈赤是大汗,所以不方便动手,必须要有人帮他出手,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莽古尔泰行动了,以私藏财物之名杀掉了自己的母亲,他以为这样做了就会得到努尔哈赤的喜欢,因为做了努尔哈赤不方便做的事情,实际上莽古尔泰做的这件事情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自古至今,无论是中原还是少数民族,对于孝道都是非常重视的,忠和孝是分不开的,对父母都不能尽孝,对君主怎么能尽忠,因此努尔哈赤非常生气,对于莽古尔泰也就别的厌恶起来,而女真的贵族对于莽古尔泰的行为也是不齿的。

努尔哈赤死后,在大汗的继承人选上,代善和皇太极都有被提名,而莽古尔泰竟然无人提名,可见他杀母这件事情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从莽古尔泰杀母开始,莽古尔泰就失去了竞争大汗的资格。

御前露刃被削爵,死后其正蓝旗被取消

莽古尔泰虽然也附和推举了皇太极,但是,皇太极并不买账,而皇太极也想收回贝勒手中的权力,两者的矛盾升级。虽然莽古尔泰在皇太极时期也立了不少功劳,但依然不被皇太极所喜,两人之间的斗争迟早会爆发。

当合围大凌河的时候,莽古尔泰率领的部队遭到重创,皇太极就责问莽古尔泰不服从指挥,莽古尔泰不服,两个人就吵起来了,本来对皇太极就不满,莽古尔泰这次爆发了,还拔出了佩刀,在御前露出白刃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就连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贝勒德格类都怒斥他,还用拳头打了他。

事后,诸贝勒商议莽古尔泰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削五牛录,罚银万及甲胄、雕鞍马十、素鞍马二。莽古尔泰受到处罚以后,还是跟随大军出征,但是郁郁寡欢,最终暴毙而亡。

莽古尔泰死后,有人告发莽古尔泰谋反,皇太极知道后勃然大怒,大逆之罪追夺莽古尔泰爵位。莽古尔泰余子被废黜宗室资格,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他所率领的正蓝旗也被取消建制,八旗也短暂的变成了七旗,后来正蓝旗虽然重建,已经不是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了。

纵观莽古尔泰的一生,有将才,能征善战,但是却缺乏政治智慧,被皇太极打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