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实和生存状态的缩影(长篇小说:爱情是生命里的一抹朝阳点评:二)寻找姚黄

社会现实和生存状态的缩影
——读踪影的长篇小说《爱情是生命里的一抹朝阳》
                                                       文/寻找姚黄
 这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我说它特别,主要是针对它的主题而言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冲破“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这种主题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言情小说”和张爱玲、巴金等人的小说中已经屡见不鲜了。但踪影女士把这种主题翻新了:一个帅气的优秀大学生面对中国上流社会的女性而退缩,熄灭了爱情的火花。这个故事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状况,揭示了当代社会群体的对立情绪。处于底层的人们对于上层社会望而生畏,不敢也不愿往里冲;而上层社会的女性不管怎么冲,都冲不出来。这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所表达的主旨是不同的。
女主人公韩瑜深爱着她的大学同学建安,为了在父母面前找个“说清楚”的机会并请身居高官的父亲为男友在城市里找个好的工作而设计了“苦肉计”。但是,当韩瑜的男友建安见到了她家的富丽堂皇之后,深感自己的家庭状况无法与女友相提并论,心中充满矛盾,韩瑜母亲明关怀,暗拆散,绵里藏针的谈话......最终,建安坚定地退出了这场两个不同家庭和社会地位的“爱情游戏”。而韩瑜妄图挽回爱情的种种努力终告失败,她最后不得不与同一阶层的男子汪彬斌结婚。而建安则与“断臂”同事结了婚,各自在自己的“圈子”里工作和生活。然而,由于韩瑜旧情难忘,去看望身患绝症的建安,汪彬斌为了发泄不满,对韩瑜大打出手,最终导致婚姻破裂。因此,这部小说是一个爱情悲剧。
“爱情”是一个颇具寓意的书名。小说的结局必然是一场悲剧。但是,我始终认为,伤害人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这个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是界限分明的“贵”、“贱”对立的观念和意识。建安是一个大学生,人长的帅气而气质不凡,连这样的人也在精神因素和外来压力面前,对“上流”社会望而却步,别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写“门阀”观念的小说是不新鲜的,但踪影这篇与众不同。在一个声称“公平”、“和谐”的社会里,韩瑜与建安的爱情悲剧显得极不协调。事实上,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下层群体与上层群体的尖锐对立是无处不在的。反映到文学艺术作品中,就是新的“门阀观念”和“阶层意识”。
 此外,这部小说还写了一个特殊人物,他就是汪彬斌的父亲汪思道。这个人物原本也是一个穷凶极恶的“造反派”,但由于他的运气好,保护了一个被他的“敌人”迫害的人,最终逃过了历史的惩罚,平步青云,跻身于上流社会。我以为这个情节绝不是多余的,它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对小说中人物的精神生活了解得越多,探索得越深,感受得越真实,体会得越细腻,也就越能挖掘到人物的内心深处。这篇小说有大段的人物内心揭示。而人物内心揭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才能感染读者,才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最终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这篇小说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和赞誉,就是一个明证。
作者简介:
寻找姚黄简介:男,中学教师,1982年以来在省市纸媒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6篇、教学研究文章、散杂文二十余篇,做过县级小报编辑。长篇小说《监狱生活揭秘:高墙大院》在文学大赛中获得编辑推荐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