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肾病中药发展研究大会王琦院士:打造中医药“长板优势”
2020年10月24日,在第五届肾病中药发展研究大会2020年京津冀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王琦院士做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10个问题与应对》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打造中医药“长板优势”的大好时机,但是中医药发展仍面临一些严峻问题。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了当前中医药发展:
l 一个“仍需”一个亟待:中西医并重仍需全面落实,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
l 两个“薄弱”:发展基础薄弱、人才建设薄弱;
l 四个“不”: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10个问题包括:中医的传承问题、理论创新问题、转化应用问题、疾控体系问题、学科建设问题、诊疗模式问题、教育模式问题、中西医结合问题、智能化重大设备问题和“走出去”问题。
敢于承认问题,善于找准问题,中医药人心中始终要有三大格局:中医药学是伟大创造、伟大宝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医传承问题与应对。
中医传承的核心问题是中医思维主体性的缺失。2019年中医类服务量占全国16.4%,西医占83.6%。
应对方法:重塑中医主体思维,强化中医主体地位。道术并重,有术无道则无理论指导,有道无术则纸上谈兵。中医人要有中医魂,熟谙经典为其本。以中医主体思维为指导,开展科研、临床、教学。
二、理论创新问题与应对。
今天的中医学术多偏重于学术的共性,而缺少学术的个性,似乎笼罩在“辨证论治”一个声音之中。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欠缺是流派与学派稀少,这是缺失的危机,也是可怕的沉寂。
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需要,从重大理论到转化应用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源头。理论创新核心问题是近年来中医药的重大理论创新增量匮乏、力度不够。中医学只有以理论的自我更新,才能持续创新以获得持续发展。
学术流派的形成和涌现是激活理论创新的源头,只要学术本身有生命力、有价值,这个学术流派就会有追随者、实践者、继承者、推广者。中医流派多样性的重塑是学术繁荣的动因,中医流派的时代性特征是学术传承的生命力,中医流派学说的开创是学术新生的源头。
三、中医药转化应用问题与应对。
从转化与应用角度来讲,中医药科技成果主要包括:基础类、理论类、软科学类以及医药产品类。面临的问题主要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形式单一,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l 开发与利用程度、科技成果效益增长点发掘不够;
l 自主创新转化能力不足;
l 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不多;
l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
l 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具有“中国特色”的评审体系中这个特色就体现在人用历史上,应将符合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及临床三者相结合,作为中药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审批依据。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中医药,不可收着宝库,偏安一隅,只有勇于爬坡、过坎、攀登,实现新时代的中医药转型升级与成功转化,才有生存和未来。中医药的创新需要遵循自身规律,只有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才能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成果实现创新突破。
四、中医药疾控体系问题与应对。
中医药是我国重构疾控体系的独特资源参与传染病防控。应对方法:通过技术体系、服务体系、机制体制、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重构中西医结合疾控体系。
五、中医药学科建设问题与应对。
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包括:中医学学科分化不足、中医临床优势学科不明显
学科发展经历“分化-整合-再分化-再整合”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科分化促进原来学科发展。临床优势学科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应对方法:筛选优势病种,形成优势学科。大样本、大数据、临床依据,针对现代重大疾病、疑难病、罕见病。优势病种是中医与西医比较而言,不在数量多,而在高质量,没有优势病种就没有中医存在的主导地位。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共建学科人才梯队。
六、中医药诊疗模式问题与应对。
当前诊疗模式问题为重辨证、轻辨病。中医临床沿革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始于识病,后有辨证。病是第一层次,证是第二层次;病规定证,证丛于病;病是整体,证是局部;病贯始终,证是阶段。体质为本,病、证为标。
应对该问题的主要方法即是回归本源。
七、中医药智能化重大设备问题与应对。
中医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也必须拥抱时代的前沿技术。而缺少智能化与重大设备一直是限制中医发展的瓶颈。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以智能化支撑中医重大设备的研发是应对该问题的主要方法。
此外,关于中医药其它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王琦院士也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