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最古老的地名——“爰陵”考

宣城最古老的地名——“爰陵”考

陆再奇

1957年4月,在安徽省寿县城东门1公里的丘家花园里,出土了战国时期楚怀王(前328—前299年在位)赐给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启(楚怀王之子,字子皙)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鄂君启金节,青铜铸造,在镶嵌工艺的基础上进行“错金银”再创作,故又称《错金鄂君启铜节》。此次出土共有4件,其中车节3件,舟节1件。车节长29.6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弧宽8.0厘米。舟节长31厘米,宽7.2厘米,厚0.7厘米,弧宽8.0厘米。车节为陆路通行证,三件大小相同,可拼成一个大半圆的“竹筒”(五件可拼成一个完整的)。舟节为水路通行证,舟节铭文的水运东线部分是:……自鄂往,逾湖,上汉,庚鄢,庚芑阳,逾江,庚黄,逾夏,入汜。逾江,庚彭(滔),庚松阳,入浍江,庚爰陵……。爰陵即为现在的宣城,这便是宣城地名历史上第一次见诸于文字的记载。

但“爰陵”名称的由来,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查无实证。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如:芜湖县,县名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或说境内有古湖泊为名。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鸠兹邑设新县,以境内有芜湖而命名。宣城县,县名据《韩诗传》“宣,显也”,源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宣城就以吴楚名邑显扬于开发较晚的江南地区。汉在宣邑置县,因名宣城。考证古人为何将宣城命名为“爰陵”。笔者认为:

一是要清楚“爰”和“陵”两字字面最初所表达的含义。这要从汉字起源讲起。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 “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汉字构造规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其概括为“六书”,即:象形,就是像实物之形,也就是描摩实物形状的造字。指事,就是说,初看起来可以认识,再细观察就能了解意义。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形声,又叫“谐声”。《说文解字》的定义是:“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说文解字·叙》的定义是:“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说文解字·叙》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也就是说,当某个新事物出现之后,在口语里已经有了这个词,但在笔下却没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称声音相同的字来代表(托事)。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从汉字的形体演变来讲,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今天所能看到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材料,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其次是“金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和行书。

“爰陵”的“爰”字 形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的形体演变是:

甲骨文

的形状就象人的上下左右两只手、中间有一画,好就象两个人在进行物物交换,左右手分别代表两个人,中间的一画代表用来交换的实物,在“六书”中属“会意”。“爰”字演变到今天,改易、更换仍是其基本字义之一(见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1989年版)。“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是大土山。“爰陵”二字联在一起直译的意思是两个人在大土山中进行物物交换,寓意是指物物交易频繁的山丘地带。

二是要用现有的考古成果、有关文献记载和宣城地形地貌,来印证当时的宣城是不是“爰陵”二字所形象表达的人们物物交易的山丘地带。宣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经济社会情况虽然无文字记载,但依据考古成果和有关史籍记载,仍可推断原始社会未期以及夏、商、周时期,宣城一带人类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从1988年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皖南的水阳江流域先后找到了宣州区的向阳陈山、孙埠麻村等近10个旧石器地点,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其中:向阳陈山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地点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遗物丰富,可能是长江下游地区旧石器地点群的中心。孙埠中学台地等20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铲、石斧、石锛、石镞、石矛、石钺,陶器遗存,有鼎、鬲、鬹、网坠,并有彩陶,时代为新石器直至夏、商、周,也就是说,宣城这块土地上,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直至现在,人类活动的历史不仅一直没有中断,而且还相对比较密集。

(二)1981年,宣城县孙家埠正兴村出土的西周铜器组件有:龙纹钟、重环纹鼎、绳耳鬲。1984年发现的南陵县大工山铜矿遗址,整个遗址区的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长达2300余年的采冶,炼铜十万余吨,至少打造了百万件青铜器,其中包括“吴王光剑”等数十把春秋时期最为先进的精良兵器。1999年1月宣州市养鸡贤乡石山村出土的兽面云纹铙,其形制、纹饰及铸造方法,与江浙一带出土的春秋时期吴越文化青铜器有许多相似之处。证明了早在商、周时期宣城一带就开始开采铜矿。

(三)《文献通考·地考·南越》:“自岭以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大戴礼记·少间篇》云:“虞舜以天德嗣尧,……南抚交趾”。《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商王朝东边的断发纹身的“沤(瓯)深”和“越沤”曾向商王进贡鱼制品和利剑。这就是说早在四、五千年前尧舜时代就与中原华夏族有交往,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十分明显。

(四)经济发展有其一定规律性,特别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小农经济发展更需要经历漫长的积累阶段。楚怀王(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在位)颁发给其子启的《错金鄂君启铜节》,将宣城列为楚国水运东线的货物交易重要城邑,足以证明宣城在原始社会未期以及夏、商、周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相对于开发较晚的江南地区,繁荣更加显现。

(五)从地理地置来讲,宣城地处皖南中低山、丘陵与长江沿岸平原交接地带,总的地形南高北低,按型态划分,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圩区、湖泊、河流等6种。从考古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来看,如向阳陈山、孙埠麻村均是地处低山平原结合部,有利于人类活动的场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人将宣城命名为“爰陵”,一是说明符合当时宣城一带人类分布相对密集且各部落、氏族之间物物交易频繁;二是体现了古代宣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是遵循了地名命名的原则。  

(作者系宣城市档案馆副馆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制作:童达清

(0)

相关推荐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八十六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八十六 承前篇 继续解析以卜字为偏旁的字 灼灸龟甲取兆纵横之文为卜之范式. 朴:繁体字写作"樸" <说文解字>:"樸,木素也.从木菐声. ...

  • 古人是凭什么来认识坏的?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四十二 承前篇 因为中文是范式文字,所以不能孤立一个一个来解释的.范式与范式之间有着盘根错节的关联.有了这种关联,使得文字可以如同"鸟兽蹏迒之迹,"可以追寻而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五十八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五十八 承前篇 再看形声字水类的构成. 泊:从水,白声.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液体流动以使轻重平均 ...

  • #分享漢字的智慧#之“至”字。《说文解字》至: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从至。(

    <说文解字系传> 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從至. 臣鍇按:<禮>曰"玄鳥至"是也.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零九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零九 承前篇 继续分析与木有关联的事或物.用木作参照的相与比述的事或物构成的字. <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

  • 说文解字:为什么是“说”文,为什么是“解”字?

    学汉语言文字,学篆刻,有一本书必读,就是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因为它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在中国,只要想学文字,就必读<说 ...

  • 解读《说文解字·叙》之十六

    解读<说文解字·叙>之十六 原文: <说文解字·叙>:"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解读: 书是依照文字写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五十六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五十六 承前篇 再以沁.洋.济为例. <说文解字>:"沁,水.出上党羊頭山,東南入河.从水.心声.". <说文解字>有一个规律,凡氵旁 ...

  •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六一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六一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承前篇 继续分析水显现形态的相与比述及其关联构成的字.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零八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零八 承前篇 继续分析与木有关联的事或物.用木作参照的相与比述的事或物构成的字. <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

  •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五零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五零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承前篇 继续分析水显现的形态及其关联构成的字.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qu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七十四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七十四 承前篇 继续用金属制品.与金属有关事或物构成的字示例.偏旁釒依据古人书法省笔规范简化为"钅". 铄:繁体字写作"鑠". <说 ...

  •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四六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四六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承前篇 继续分析水显现的形态及其关联构成的字.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qu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零三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零三 承前篇 继续分析与木有关联的事或物.用木作参照的相与比述的事或物构成的字. <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七十七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七十七 承前篇 现在分析与金属有关联的事或物.用金属作参照的相与比述的事或物.构成的字示例.偏旁釒依据古人书法省笔规范简化为"钅". 钧: <说文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