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下)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
成化款托五百年
陈 亮
康熙时期选四幅图片。
图十四:康熙仿成化款花卉纹杯标本,上图单圈成化款杯高4.9公分,底径3.8公分,外壁绘花蝶纹,青花发色靓丽,呈翠毛蓝,釉面肥厚滋润,与成化朝器物相神似;下图双方框线成化款杯,口径9.1公分、底径4.1公分、高5.1公分,胎薄釉发青,外壁光素,内底心绘山水人物,画面小中见大,意境浩渺而古拙。
图十五:康熙外鳝鱼黄釉内青花成化年制款高足杯款标本,残高4.2公分,底径3公分,外壁施鳝鱼黄釉,厚而光洁,内底心绘简笔山水,断胎处洁白如玉,竭尽精致工巧。
图十六:康熙官仿“大明成化年制”瓶底标本,底径7公分,双圈“大明成化年制”底款虽残缺不全,但书写中规中矩,官味十足,属康熙官仿作品,在工地能采集到如此高档标本,甚是罕见。
图十七:清康熙仿“大明成化年制”方款杯标本,口径9公分、底径4.3公分、高4.9公分,外壁绘松鼠葡萄纹,画面写意不规,釉面白而厚润,应是民窑中的精品。
康熙时所仿成化青花器,大都是在康熙中后期,其器型、青花色调、纹饰都以成化原器为样品,胎釉都接近成化器,青花亦用淡描手法,以双线勾边涂出纹饰,很是逼肖,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款识字体笔触纤弱,纹饰也不够舒展,制胎用的是断口有丝绢光泽的高岭土原料,而非是成化时期细粉的麻仓土原料,各方面都带有康熙本朝的时代特征。从以上选取的标本看,宣城出土的康熙年间生活器具依然是精致考究,社会估计仍然富足繁荣。史料记载:康熙以后,宁国府局势渐渐稳定,当时宁国府有一位知府叫佟赋伟在宣州为官十年,他在任“教士劝农,具有方略”,兴利除弊,政绩显著。当时的宣城俨然成为东南一个学术文化中心。在诗文界有施闰章、高咏、吴肃公、梅庚、梅清、梅文鼎、沈泌、蔡蓁春、徐淑等人;在书画界,梅清、梅庚、梅翀、蔡瑶和寓居宣城的石涛,都以书画闻名于世,成为宣城画派的重要人物;在天文、数学界,梅氏一支独秀,梅文鼎继承其父士昌的学术,潜心钻研历算之学,博览群书,开启了宣城数学派。
雍正、乾隆选取两幅图片。
图十八:雍正仿“大明成化年制”款碗底标本,底径约4至5公分,两件标本均为单圈两列六字款,青料发色淡雅,圈足细圆,工艺讲究。
图十九:乾隆“成化年制”豆青釉盘底标本,底径 公分、口径 公分,通体施豆青釉,盘内底绘青花篆体寿字外围五只蝙,寓意“五福捧寿”,迎合民间期待福寿双全的愿望。
晚清、民国选两幅图片。
图二十:晚清“成化年制”五彩狮耳瓶,高19公分、底径7公分,米哥釉五彩,瓶颈部塑两对称狮耳,肩部前后塑四条螭龙,主题纹饰为五彩武士持刀格斗图,底为“成化年制”四字刻方款,虽繁缛却低俗,晚清风格明显。
图二十一:民国“成化年制”款瓶底标本,底径公分,青花发色漂浮,应是化学洋蓝,胎釉粗俗不堪,从一个侧面可窥见这时的宣城已萧条颓败。
以上选取的一些宣城旧城遗存采集的标本,它不仅仅是陶瓷碎片,更是我们这个城市千百年来社会、经济、地理、民俗、艺术、宗教诸方面文化的历史扫描器,在地方文物毁坏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拓展研究的视野。“宁要一片残破的真实,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虚假”,正在成为瓷器爱好者的共识。宣城古城遗址的地下蕴藏了原汁原味不容忽视的“原始垃圾”,细细品味可发现不少罕见、珍贵,能补史证史的资料,为梳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陶瓷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阅读瓷片可“由一斑窥全豹”,为我们触摸历史,追根寻源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昔日的“古瓷碎片垃圾”已成为方兴未艾的古文化资源之一。
(作者系宣州区农委党委副书记,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联系ID:ltsr2718
宣城市
历史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