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所题的“黄帝陵”,别有一番意趣

郭沫若所题的“黄帝陵”,别有一番意趣,“帝”好似“江山美人”恰逢暑假,陪伴孩子到陕西一游,来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看到这三个字的题写,就感觉意味深长,看到落款,才明白过来,原来感觉如此熟悉,是出自郭沫若之手,众所周知,虽然不以书法家名号名世的郭沫若,但是他的题字作品,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旅游场馆,亦是如此,而“黄帝陵”就是这样,仔细欣赏这三个字,你会发现,这三个字别有一番意趣,而且内涵丰富,尤其是“帝”字,更加有内涵之美,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这三个字的题写吧。

“黄帝陵”三个字,最有姿态之美的就是“帝”,造型上非常别致,而且考虑得十分周全,从造型上看,呈现好似“江山美人”的造型,可见,郭沫若在造型上,也是煞费苦心,从这个字的最上面看,就是一个“山”,而稍稍往下,就会呈现一个连体的“江”,“江”和“山”,可以说就是一个造型,两个字,这是从上面看,可以呈现出“江山”两个字的造型,而中间部分,就是一个“人”字,这个“人”字,撇笔很短,而且是一种顿收状态,而捺笔以长横带之,别有一番风味。

而最有造型美的部分,就是底部,最后的“巾”字,从造型上看,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扭捏着身段,很有一番想象,也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意境,可见,郭沫若先生,在书法上也是颇有造诣的,不仅如此,能够精准地把握拿捏汉字的结构之美,并且也能够充分利用结构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展现书法之韵,不愧为史学家,对历史的研究,对他的书法也是一种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深远的,难怪会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到处观赏。

虽然郭沫若的题字多得很,但是“黄帝陵” 的题写,最有诗意,最富有情调,也没有争议,不像“山东博物馆”那样争议不断,对于这三个字的题写,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山东博物馆”题字有争议,是郭沫若水平问题吗?要说近年来在网上有广泛争议的那些名家书法题字,当属山东博物馆匾额题字书法为第一名,因为被读成“情妇馆”而广为流传、甚至于可以说被当成了书法界一大笑料。

一直以来,山东博物馆的馆名题字匾额就因太“潦草”备受争议,该字体是对郭沫若书法作品中草书题款的局部截图。有游客表示,确实看不出是“博物馆”,不太清晰。1959年2月,郭沫若先生曾到山东省博物馆参观,并即兴书写了一首诗:“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有人介绍说,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是郭沫若先生。而据书画爱好者考证,郭沫若并没有专门为山东博物馆题过馆名,现在的题字是山东博物馆从郭老诗词作品中撷取下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