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房”发展现状与运营模式分析
“城市书房”是贯彻国家文化发展总体要求,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解决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提升的文化工程。“城市书房”的发展对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得益于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根据其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管理。”为“城市书房”的发展探索提供了法理依据。
一、城市 书房产生背景与政策支持
“城市书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图书阅读馆所,它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协同、民众参与、专业人才与机构推动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它致力于满足个性阅读,讲究定向服务于不同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群,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维度以及百姓精神需求的期待。
随着全民阅读工程不断向前推进,在国家政策 、地方政府、专业机构等多方效能的协力下,“城市书房”在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着手建设24 小时“城市书房”,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
1.“城市书房”温州模式。温州是国内最早提出“城市书房”概念并建设实施的城市,根据《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通各个节点,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都市15分钟文化圈”的要求,温州市结合台湾诚品书店“24小时不打烊”的经验,建设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实体街区图书馆。自2014年4月开始,目前已有28家“城市书房”对外开放,并被列入温州市政府2015年、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
烟台城市书房芝罘区东山分馆
2.“城市书房”烟台模式。2017年4月,烟台市委、市政府举行提出“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烟台”的倡议,并启动“城市书房”与“田园书房”建设。该项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整合利用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城市书房”和“田园书房”。引导民间读书会、读者俱乐部等社会阅读团体共同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形成多元参与、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二、北京市朝阳区“城市书房”发展运营模式分析
(一)北京市朝阳区“城市书房”个案解读
在《北京市朝阳区“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及《北京市2017年朝阳区文化工作要点》的指导下,在区文化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牵头启动了“城市书房”项目,并确定了“推广一种书房模式、新建五个书房样板、总结一套基本标准”的发展方向。自2016年4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梦工坊”城市书房建成以来,目前在多种模式探索中已经打造出尤伦斯城市书房、宸冰书坊、朗园CBD书房、东亿文创园城市书吧等新型业态的城市阅读空间。未来朝阳区还将建设特色咖啡厅中城市书房——东坝奥森红砖咖啡城市书房;自助式科技型城市书房;大型文化体育休闲空间的城市书房——蹦酷城市书房。
1.“梦工坊”城市书房。“梦工坊”由朝阳区图书馆与北京梦工坊咖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朝阳区首个“城市书房”。是在残联“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践点“梦工坊”的基础上建立的,旨在打造残障人士回归社会、回报社会的公益性服务平台。朝阳区图书馆为其注入阅读服务资源,为残障人士及周边百姓一次性提供共4000册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书籍,并配置4台盲人专用电脑设备,为盲人享受无障碍阅读服务和多媒体视听体验服务。目前,“梦工坊”运营状态良好。根据首都图书馆2017年2月所发布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成员馆2016年运行数据显示,“梦工坊”城市书房以8个月的运行数据在全市151家“一卡通”成员馆中,办证排名第24位,流通量排名第59位;在朝阳区基层47家“一卡通”成员馆中,办证排名第2位;流通排名第6位。
2.宸冰书坊。该项目空间原为2009年开办的朝阳图书馆CBD分馆,经朝阳区图书馆与唯和乐成有限公司合作,遵循“政府文化部门引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基本原则,以“民国主题”特色众筹书店为基础,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活动阅读服务,藏书通过朝阳区图书馆配送定期更新。目前该书房藏书5000余册,拥有国民、文学、历史、儿童绘本等多种书籍,与朝阳区图书馆联网开通“预借图书”和服务功能。宸冰书坊会聚白领阶层的新阅读受众,服务朝阳区公益公共阅读推广工作,打造“邻里阅读”空间。
就算我们停留在书的同一页,所见所思也并不相同,差别之大之多,如同天堂与地狱,如同银河的星尘。
企鹅兰登让你重新做书
企鹅兰登让你重新做书
3.“尤伦斯”城市书房。该书房由朝阳区图书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共同打造,朝阳区图书馆注入阅读服务资源,一次性提供共1000册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书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儿童艺术展区2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作为阅读区域,可容纳3000册图书。“尤伦斯”城市书房以未成年人阅读为特色,并结合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使其具备数字化服务功能,也为在艺术园区推广公共文化云平台奠定基础。
(二)北京市朝阳区“城市书房”亮点分析
1.新型文化融合发展思路。以“城市书房”为试点,探索公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经验,利用文化产业载体提升全民阅读活动体验。
2.推动全民阅读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城市书房”建设,是现有传统图书馆机制的补充和拓展,对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推动全民阅读多样化开展有积极作用。
3.产业效益与惠民服务相结合。“城市书房”以PPP模式为主要建设思路,在社会效应与产业效益上力求达到平衡,“城市书房”既发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打造品质化美育培养空间。通过引入社会资源,营造高端化、品质化阅读服务空间,开展多元化、专业化阅读活动,培育市民文化审美素养。
5.多元化发展与复合型功能相结合。在保证“城市书房”的基本功能与服务品质基础上,增强城市书房多元化发展与复合型功能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即特色产业园与特色书房协同发展。
(三)“城市书房”建设问题及研判
“城市书房”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广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在未来建设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国家主流文化导向监督。“城市书房”运营并非由政府机构统一管理,因社会企业资本的介入,实际管理者的文化观念会影响运营思维的架构和发展,作为民众精神文化获取空间,应保障其在运营过程中坚持正确意识形态导向,传达国家主流文化思想,培育民众积极阅读观念。
其次,PPP模式的可持续性。PPP 模式是当前公共服务领域常见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具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项目运作不规范、管理人才短缺、前期调研不充分、引入竞争不规范、运行监管不到位、资金投入中断等方面。“城市书房”项目在引入PPP模式中应避免上述弊端,合理统筹,规范模式,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三、“城市书房”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策建议
(一)建议以区级图管为核心开发社区阅读空间
社区阅读空间开发是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的合作模式,由社区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资源与技术,依托社区附近的“中心馆”,使图书馆服务走进街区、实现图书馆服务时间及地域的延伸和资源的流动。同时,利用“一卡通”网络及互联网科技手段,达到社区书房夜间无人值守,自助办证,刷卡开门,自助借还的24小时不间断服务。通过安全门禁、全球眼监控等手段保障基础安全,实现公众不受时间限制,全天候无障碍阅读。
(二)科学引入PPP 模式
打造高端化、个性化私人书房。“城市书房”项目的建设,在坚持正确文化引领的基础上,积极联动社会资本,引入PPP 竞争模式,树立融合发展、共享共赢的思维,注重具有特色的高端化与个性化“城市书房”培育,形成与“社区书房”差别化运营的全民阅读网络格局。
高端化是指“城市书房”项目在承担其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功能的同时,更要体现在提供品质化服务水平、举办高水平的阅读活动、实现群体化的凝聚空间等方面;个性化主要是指“城市书房”项目首先要有统一的识别 IP,同时又要根据其地理环境、服务对象、文化定位打造不同的书房空间。
(三)健全“城市书房”管理运营模式
1.规划“城市书房”布局。根据区内现有文化园区分布及商业、居民布局情况,制订“城市书房”布局方案,做到分布有点有面、科学合理统筹,避免同质化现象。
2.引入“城市书房”招标模式。在合理化布局的基础上,制订“城市书房”项目建设招标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书房位置、面积、投资、布局及责任等相关实施细则。对外发布招标公告,引入社会竞争机制。
3.“城市书房”的科学化管理。“城市书房”日常管理、活动安排以投资方为主,依据双方合作约定承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责任,保障业务管理、书刊流通阅览、阅读指导等图书馆基本服务和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文化社区)免费开放;图书馆根据需求承担“城市书房”图书的定期更换、维护及文化志愿者培训等工作。
4.打造“城市书房”的盈利模式。在保障为市民提供免费图书阅览、借还、电子文献查询等基本图书馆服务功能外,同时要积极探索和总结书房的盈利模式,针对不同风格的城市书房发展,兼顾其自收自营的利润保障。
5.建立“城市书房”的考核标准。做到日常监督与年度考评常态化,杜绝“城市书房”一建了事与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设计“城市书房”标识。依据区域文化定位及特点,设计一套具有文化特征和阅读风格的 IP 标识,其中包括 Logo、社区书房空间、城市书房标识等。
6.加强“城市书房”的宣传推广。在“城市书房”项目基本模式确定后,应考虑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方面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城市书房”与图书馆站的关系,理解“城市书房”的功能、定位、服务等内容,使“城市书房”能够真正在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其应有作用,推动全民阅读的全面展开。
总之,“城市书房”建设是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发展路径,不仅解决了城市居民买书贵、阅读难的问题,同时,也是文化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城市书房”有序、良性、持续发展,则必须有科学系统、合理健全的制度和监督机制作为保障。
文/王巨川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新阅读》杂志2018年7月刊